低体温的症状
内分泌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关键词: #症状
内分泌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关键词: #症状
低体温的症状主要有寒战、皮肤苍白、反应迟钝、呼吸浅慢、心率减慢等。低体温通常由环境寒冷、代谢异常、药物作用、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寒战是低体温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收缩以产热。可能与暴露于寒冷环境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患者常伴有手脚冰凉、嘴唇发绀。治疗需脱离寒冷环境,饮用温热水,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代谢。
皮肤苍白因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所致,常见于失血性休克或败血症患者。可能伴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黏膜颜色变淡等症状。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如感染患者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同时通过保温毯被动复温。
反应迟钝提示核心体温低于35℃,多与脑部供氧不足相关。酒精中毒或低血糖患者易出现言语含糊、动作协调性下降。需立即监测血糖,醉酒者可用纳洛酮注射液拮抗,并采用40℃温水袋进行腋窝复温。

呼吸浅慢是体温过低抑制呼吸中枢的表现,多见于溺水或严重创伤患者。常合并血氧饱和度下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复温速度需控制在每小时0.5-1℃。
心率减慢反映心肌收缩功能受抑,体温低于28℃时可发生心室颤动。与β受体阻滞剂过量或垂体功能减退相关,需心电监护,垂体性患者需补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采用体外循环快速复温。

日常应注意防寒保暖,寒冷环境需穿戴帽子手套。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体温,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出现持续低体温需排查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等疾病,复温过程中禁止饮酒或剧烈运动,防止复温休克。冬季居家保持室温18-22℃,睡眠时使用保暖寝具但避免电热毯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