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表的内容说明

泌尿外科编辑 医路阳光
366次浏览

关键词: #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表通常包括尿液外观、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查三部分内容,主要项目有尿比重、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尿常规检查有助于筛查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全身性疾病。

1、尿液外观

尿液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和透明度。正常尿液呈淡黄色且透明,颜色深浅与饮水量有关。尿液颜色异常可能提示疾病,如深黄色可能为脱水或黄疸,红色可能为血尿,乳白色可能为乳糜尿或泌尿系统感染。透明度异常如浑浊可能由结晶、细菌或细胞成分增多引起。

2、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通过试纸条检测多项指标。尿比重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异常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酸碱度异常可能与代谢性疾病或饮食有关。蛋白质阳性可能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葡萄糖阳性需警惕糖尿病。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或饥饿状态。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可能提示肝胆疾病。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阳性通常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3、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尿液中细胞、管型和结晶等有形成分。红细胞增多提示血尿,可能由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或肿瘤引起。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少量为正常,大量可能提示炎症或肿瘤。管型出现可能反映肾脏病变,如透明管型可见于正常人,颗粒管型可能提示肾小球疾病。结晶的出现可能与代谢异常或药物影响有关。

4、特殊项目

部分尿常规检查表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等特殊项目。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监测尤为重要。尿肌酐常与尿蛋白比值计算,可更准确评估蛋白尿程度。这些特殊项目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5、结果解读

尿常规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单项指标异常可能无临床意义,多项异常或持续异常需进一步检查。尿常规异常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肝胆疾病等多种疾病。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月经期检查,留取清洁中段尿可提高准确性。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筛查手段,建议健康人群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前应保持正常饮食和饮水习惯,避免过度饮水或脱水。女性应避开月经期检查,检查前应清洁外阴。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最为理想。发现异常结果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进一步检查如尿培养、肾功能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平时应注意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