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心律失常应重视预防

儿童心律失常需通过遗传筛查、感染防控、生活习惯调整、定期体检和心理疏导等方式预防。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家族中有心律失常病史的儿童建议进行基因检测。部分遗传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可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确诊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或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继发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预防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疾病可降低心肌损伤风险。出现发热伴心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心肌炎急性期可能需使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或辅酶Q10胶囊等心肌营养药物。
保证每日10小时睡眠,避免含咖啡因饮料。学龄期儿童每日屏幕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课间进行适量活动。肥胖儿童需控制体重,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
常规体检应包括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每3个月复查一次。早搏频发时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若发现室性早搏超过总心搏数的10%或存在多形性早搏,需考虑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进行干预。
焦虑情绪可能诱发功能性心律失常。家长需关注儿童情绪变化,考试季避免过度施压。确诊焦虑障碍的儿童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焦虑药物,同时配合深呼吸训练缓解症状。
预防儿童心律失常需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生长发育指标和心脏检查结果。日常注意补充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避免暴饮暴食。运动中若出现晕厥或接近晕厥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家长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对高风险患儿家庭建议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定期随访心脏专科,根据病情调整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