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因视网膜静脉血流受阻导致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两种类型,通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全身性疾病有关。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涉及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稠度增加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当静脉血管壁受压或血栓形成时,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发视网膜出血、水肿及缺血性改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影响整个视网膜血液循环,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视力损害。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仅累及部分视网膜区域,症状相对较轻但可能伴随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需通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专科检查确认。治疗上需根据阻塞类型和并发症选择方案,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减轻黄斑水肿,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改善缺血状态,部分严重病例可能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合并全身性疾病的患者需同步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应定期监测视力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饮食上需限制高盐高脂食物,增加深色蔬菜和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水果摄入。吸烟者必须戒烟,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若出现视力骤降、视野中央暗点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不可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