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如何引起心律失常的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通过心脏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电活动紊乱等机制引起心律失常。常见原因主要有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缺陷、心肌缺血缺氧、心脏负荷过重、手术瘢痕刺激以及继发性电解质紊乱。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存在房室结或希氏束等传导组织解剖位置异常,如房室间隔缺损可能合并房室结双径路,易引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法洛四联症患者常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需通过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紫绀型先心病如大动脉转位会导致心肌长期缺氧,使得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易形成折返环。临床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或尖端扭转型室速,需及时纠正缺氧状态,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会引起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心肌纤维化及电传导延迟。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压力负荷加重可能引发右室源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需要控制心力衰竭,可选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调节心律。

先心病矫治术后心房切口瘢痕可能形成缓慢传导区,与正常心肌形成电传导差异,典型表现为切口折返性房扑。部分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盐酸普罗帕酮片预防复发,顽固性病例需进行电解剖标测指导下消融。
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时利尿剂使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降低,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先心病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出现低镁血症,会加重QT间期延长。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必要时补充门冬氨酸钾镁片。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未经专业评估不得自行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术后患者应按期复查心脏超声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功能代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