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有什么反应?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食欲减退等轻微反应,通常无须特殊处理。接种后异常反应主要有接种部位硬结、持续高热、过敏性皮疹等,需及时就医。
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红肿或硬结,一般直径不超过3厘米,2-3天可自行消退。部分新生儿会出现37.5-38.5摄氏度的低热反应,持续1-2天可缓解。少数婴儿可能表现为哺乳量减少、睡眠时间延长等短暂性生理反应,这些症状多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有关。
若接种处出现超过5厘米的肿胀、化脓或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需警惕继发感染可能。出现荨麻疹、面部水肿、呼吸困难等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应立即采取医疗干预。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出现更明显的接种反应,需加强接种后48小时内的生命体征监测。
建议家长在接种后让新生儿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抓挠。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喂养频次,帮助缓解疫苗反应。接种后3天内避免给新生儿使用退热药物,除非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明显不适。如出现异常哭闹、四肢抽搐或意识改变等严重反应,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