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草转氨酶是什么?

关键词: #转氨酶
关键词: #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是存在于肝脏、心肌等组织中的一种酶,全称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缩写为AST,常用于评估肝脏或心脏功能损伤。
谷草转氨酶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催化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该酶在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浆中均有分布,心肌细胞中含量较高,骨骼肌、肾脏等组织中也存在少量。健康人群血液中AST活性通常维持在较低水平。
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时,谷草转氨酶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清浓度升高。急性肝炎患者AST可超过正常值20-30倍,心肌梗死发病后6-12小时即出现升高。AST/ALT比值有助于鉴别肝病类型,酒精性肝病时该比值常超过2。
临床通过静脉采血检测AST活性,常用速率法和比色法。检测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不同有所差异,成人男性一般为15-40U/L,女性略低。某些药物如他汀类、抗结核药可能干扰结果。
显著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病变。轻度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肌营养不良、溶血性疾病有关。某些非病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增高。
发现AST升高应结合ALT、GGT等其他肝酶指标综合判断。轻度异常可1-2周后复查,持续升高需进行肝炎病毒筛查、超声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需由医生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心肌损伤引起的升高需紧急心内科就诊。
日常应注意避免酗酒、滥用药物等伤肝行为,保持规律作息。体检发现AST异常时无须过度焦虑,但应重视复查随访。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建议每3-6个月监测肝功能,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健康人群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