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抗体的传播方式和检查人员

肝胆疾病编辑 健康科普君
187次浏览

关键词: #肝炎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或现症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有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需筛查人员包括静脉吸毒史者、1993年前输血者、透析患者等高风险群体。

1、血液传播

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者血液是主要传播途径。常见于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非灭菌医疗器械、职业暴露等场景。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长,纹身、穿耳洞等操作若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传播。需注意日常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不可共用。

2、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存在传播风险,尤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或黏膜破损时。男男性行为者、多性伴侣群体感染概率较高。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风险,单一稳定伴侣关系是重要预防措施。

3、母婴传播

感染孕妇分娩时可能经产道传染新生儿,概率约5-10%。妊娠期病毒载量高、合并HIV感染会显著增加传播风险。目前尚无疫苗阻断,建议孕前筛查,高病毒载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4、静脉吸毒史者

共用注射器吸毒群体感染率可达50%以上。毒品注射导致血管损伤会增大血液接触概率,吸毒后判断力下降也易发生高危行为。建议强制戒毒并定期进行抗体筛查,接触后72小时内可考虑暴露后预防。

5、输血及血制品接触者

1993年前接受输血或器官移植者属高危人群,因当时尚未普及丙肝病毒筛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因频繁接触体外循环系统也需定期检测。建议此类人员立即进行抗体和RNA检测,早期发现可提高治愈率。

所有高风险人员应每半年复查抗体,确诊感染者需完善肝功能、超声等评估。日常避免与他人血液接触,外伤出血需规范处理。饮食注意控制脂肪摄入减轻肝脏负担,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肝功能。确诊后应在传染科或肝病科规范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率超过95%。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