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传染途径主要有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感染者排泄物、性接触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
甲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或未充分加热的食物传播。生食或未彻底煮熟的贝类、蔬菜水果等易携带病毒。病毒在高温环境下可存活较长时间,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或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是常见感染原因。感染者粪便污染水源后,病毒可扩散至整个供水系统。
直接接触甲肝患者粪便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可能通过手-口途径传播病毒。护理人员或家庭成员接触患者排泄物后,病毒可通过污染的物品表面间接传播。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场所更易发生接触传播,需特别注意卫生管理。
与急性期甲肝感染者发生性行为,特别是肛交等直接接触肛门的行为可能传播病毒。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病毒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直肠分泌物或粪便传播,性行为后未及时清洁也会增加感染概率。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可能传播病毒。家庭成员间的密切接触是重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品表面间接传播。集体生活环境中,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会显著增加传播风险。
孕妇在分娩时若处于急性感染期,可能通过产道分泌物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哺乳期母亲乳头皲裂出血时,病毒可能通过乳汁传播。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需特别注意防护。
预防甲型肝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饮用煮沸的水。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避免与急性期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获得免疫力。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色加深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隔离治疗至传染期结束。日常注意环境卫生,对患者排泄物及污染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