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的症状

甲型肝炎的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甲型肝炎患者早期常出现全身乏力症状,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易疲劳,可能与病毒血症导致的能量代谢异常有关。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改善能量代谢。若乏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需警惕肝功能损伤加重。
甲型肝炎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厌食油腻。这与肝脏胆汁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少量多餐。若出现持续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甲型肝炎病毒可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等止吐药物,同时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若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色,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
黄疸是甲型肝炎典型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黄疸出现前常有1-2周前驱症状,此时传染性较强。患者需严格隔离,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黄疸期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颗粒等利胆退黄药物。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体检可发现肝脏肿大伴压痛。这与肝脏炎症反应导致肝包膜牵张有关。疼痛明显时可局部热敷缓解,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加重肝脏负担。若疼痛突然加剧或放射至肩背部,需警惕胆囊炎等并发症。
甲型肝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直至黄疸消退,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为主,如鸡蛋羹、清蒸鱼、西蓝花等。恢复期仍需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家庭成员应接种甲肝疫苗,患者餐具需煮沸消毒。出现持续发热、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警惕重型肝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