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心律失常应该注意什么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56次浏览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患者需注意规律用药、避免诱因、定期监测、调整生活方式及及时就医。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或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规律用药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疗效。若出现皮肤红斑、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

2、避免诱因

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保持排便通畅以防腹压骤增诱发心律失常。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使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等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

3、定期监测

每日定时测量脉搏并记录,使用家用心电图仪监测心律变化。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进展。出现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或超过120次/分、晕厥先兆等症状时需紧急就诊。

4、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饮食选择低盐低脂的清淡食物,增加燕麦、香蕉等富钾镁食材。进行散步、太极等温和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5、及时就医

当发生持续胸痛、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择期手术或牙科操作前需告知医生心律失常病史。妊娠期患者需心内科与产科联合随访,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调整方案。

心律失常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日症状、用药及监测数据。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急救药物。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者,需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并预防出血。合并心衰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监测体重变化。通过规范管理和科学干预,多数心律失常患者可维持正常生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