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早搏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洋地黄中毒可能由用药过量、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需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并就医处理。
洋地黄中毒时,心脏电生理活动受到干扰,导致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和传导障碍。室性早搏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患者可能感到心悸或心跳漏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可达150-250次/分,心电图显示连续三个以上的室性早搏,可能伴随头晕、胸闷甚至晕厥。这两种心律失常源于洋地黄抑制钠钾ATP酶,使细胞内钙超载和钾流失,心肌兴奋性增高。
洋地黄中毒还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率显著减慢,心电图可见PR间期延长或P波与QRS波完全分离。窦性心动过缓时心率低于60次/分,严重者可出现阿斯综合征。这些情况与洋地黄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及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有关。
出现洋地黄中毒相关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检测血药浓度和血清钾水平。轻度中毒可通过补钾、使用苯妥英钠注射液或利多卡因注射液控制心律失常。严重中毒需使用洋地黄特异性抗体片段注射液中和毒素。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监测心率血压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恢复期须调整洋地黄剂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肾功能,避免再次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