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脓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耳朵
关键词: #耳朵
耳朵流脓需警惕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日常应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自行掏耳、及时就医检查。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外伤或湿疹继发感染等。
耳道潮湿易加重感染,洗澡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进水。流脓期间避免使用棉签清理,以免脓液回流至深部。若耳道不慎进水,可将头部倾斜单脚跳促进排出,或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
尖锐物品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细菌入侵,加重化脓。耳垢具有自洁作用,多数情况下无须刻意清理。若耳垢堵塞严重,需由医生用专业器械取出,不可自行操作。
脓液污染外耳廓时可用无菌棉球蘸取0.9%氯化钠注射液轻柔擦拭。禁止使用酒精或双氧水直接冲洗耳道,以免刺激黏膜。消毒后保持患处通风,避免覆盖厚重敷料。
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制剂。真菌性感染需选用克霉唑乳膏局部涂抹。伴随剧烈疼痛时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感染期间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避免诱发黏膜充血。适量增加猕猴桃、鲜枣等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有助于增强黏膜修复能力。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度。
耳朵流脓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听力下降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治疗期间避免戴入耳式耳机,睡眠时患侧朝上防止压迫。急性期禁止乘坐飞机或潜水,以防气压变化加重鼓膜损伤。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愈合情况,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需长期随访防止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