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算是大病吗

突发性耳聋通常不算大病,但属于需要及时干预的耳科急症。突发性耳聋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内淋巴积水或听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表现为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可伴随耳鸣、耳闷或眩晕。建议发病后72小时内尽早就医,通过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药物或高压氧治疗等方式干预,多数患者听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发病后1-7天内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听力恢复概率较高,尤其是低频听力下降型效果更显著。临床常用甲泼尼龙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巴曲酶注射液等药物改善内耳供血,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部分患者通过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可直接作用于内耳。若治疗不及时,可能遗留永久性听力损伤,但极少危及生命。
少数情况下突发性耳聋需警惕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等严重疾病。若伴随剧烈头痛、面部麻木或步态不稳,需通过磁共振排除中枢病变。此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突发耳聋可能提示血管事件,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这类情况虽占比不足10%,但属于需要优先排查的重症。
突发性耳聋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噪音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饮食需低盐低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等神经营养素。恢复期可进行耳周按摩或中医针灸辅助治疗,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可能加重内耳压力的行为。建议每3-6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监测听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