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缺血三联征

急性肠系膜缺血三联征通常表现为腹痛、血便和腹胀,可能由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该症状提示肠道血流灌注不足,需紧急干预以防止肠坏死。
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能与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紧急血管造影评估,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或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恢复血流。肠坏死时需切除坏死肠段。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餐后腹痛加重、体重下降等症状。早期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严重者需行肠系膜动脉搭桥术。术后需监测肠鸣音恢复情况。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门静脉高压、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渐进性腹痛、低热等症状。急性期需禁食胃肠减压,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若出现腹膜刺激征需剖腹探查。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可能与心输出量降低、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模糊性腹痛、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治疗需纠正低血容量,遵医嘱使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扩张血管。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
慢性肠系膜缺血可能与多支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恐食症、慢性腹泻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侧支循环,严重者需行血管支架置入术。术后需逐步恢复饮食。
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选择低渣饮食,分次少量进食。术后定期复查血管通畅度,监测凝血功能。出现腹痛加剧或发热需立即返院。日常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避免脱水诱发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