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水样腹泻的寄生虫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182次浏览

关键词: #寄生虫

引起水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环孢子虫、类圆线虫等。这些寄生虫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胃肠炎症状,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1、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感染多见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或接触动物粪便后,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更显著。典型表现为水样腹泻伴随腹痛、低热,病程可持续数周。临床常用硝唑尼特混悬液、巴龙霉素片等药物治疗,同时需纠正脱水。日常应避免饮用未经煮沸的天然水源。

2、贾第鞭毛虫

贾第鞭毛虫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者可能出现脂肪泻、腹胀及体重下降,粪便常有恶臭。甲硝唑片、替硝唑胶囊是常用治疗药物,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儿童集体生活场所需加强餐具消毒。

3、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侵袭结肠黏膜,初期为间歇性水样便,进展期可出现血性黏液便。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双碘喹啉片能有效杀灭滋养体,肠穿孔等并发症需外科干预。生食蔬菜水果前应充分清洗,避免食用街头摊贩的冰制品。

4、环孢子虫

环孢子虫感染与摄入污染的新鲜农产品相关,潜伏期约1周后出现水样腹泻伴食欲减退。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对多数病例有效,免疫功能正常者症状多自行缓解。旅行期间建议避免食用未经烹调的本地生鲜食材,瓶装水应确认密封完好。

5、类圆线虫

类圆线虫经皮肤接触土壤传播,幼虫移行至肠道后引起腹泻、荨麻疹等症状。阿苯达唑颗粒、伊维菌素片可驱除成虫,重度感染可能需多次疗程。务农人员作业时应穿戴防护靴,家庭菜园土壤需定期翻晒消毒。

预防寄生虫性腹泻需注意饮食卫生,所有食材彻底加热,水果去皮后食用。外出旅行选择瓶装水或煮沸水,避免在自然水体中游泳。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的水样腹泻,或伴随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婴幼儿及老年人腹泻期间需密切监测脱水体征,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溶液。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