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检查是怎么检查

眼底检查是通过专业仪器观察视网膜、视神经及血管等结构的无创检查方式,主要有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方法。
医生使用手持式检眼镜近距离观察眼底结构,可快速评估视盘形态、视网膜血管及黄斑区。该方法操作简便但视野较小,需散瞳后检查效果更佳。适用于常规体检或急诊初步筛查,能发现视网膜出血、视神经水肿等病变。
配合头戴式光源和凸透镜进行立体放大检查,视野范围较直接检眼镜更广。需充分散瞳后由专业医师操作,常用于视网膜脱离、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检查过程中患者需配合转动眼球,医生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周边视网膜。
采用专用相机拍摄眼底高清图像,可留存记录便于随访对比。分为彩色眼底照相和无赤光眼底照相,前者显示血管形态,后者突出神经纤维层变化。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慢性眼病的长期监测。
通过近红外光扫描获取视网膜横断面图像,分辨率达微米级。无需接触眼球即可精确测量视网膜各层厚度,对黄斑裂孔、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具有诊断价值。检查过程无痛感,但需保持眼球固定约10分钟。
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连续拍摄眼底血管显影,可动态观察血流状况。主要用于诊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检查前需评估过敏史,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皮肤黄染和尿液变色。
建议检查前避免使用隐形眼镜,散瞳检查后会出现4-6小时视物模糊,应避免驾驶。糖尿病患者需提前告知病史以调整检查方案。定期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眼部并发症,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