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的迹象是什么?

产前的迹象主要有规律宫缩、见红、破水、胎儿下降感以及腰背酸痛。这些表现可能预示分娩即将开始,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规律宫缩是临产最可靠的征兆,表现为下腹部阵发性紧缩感,初期间隔20-30分钟,逐渐缩短至5-6分钟一次,每次持续30秒以上。宫缩强度随时间递增,平卧时不会缓解。此时需记录宫缩频率,若达到每5分钟一次且持续1小时以上,应携带待产包前往医院。部分孕妇可能出现假性宫缩,其特点为不规则、强度弱且可通过改变体位缓解。
见红指阴道排出少量粉红色或褐色黏液,是宫颈黏液栓脱落的标志。通常发生在分娩前24-48小时,因宫颈扩张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所致。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伴随剧烈腹痛,需警惕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见红后不必立即就医,可观察是否伴随其他产兆,但妊娠期高血压或前置胎盘孕妇出现该症状需紧急就诊。
破水即胎膜破裂导致羊水流出,表现为阴道突然涌出无色无味的清亮液体或持续少量渗漏。破水后需平卧并垫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无论是否出现宫缩都需在2小时内就医。可通过pH试纸检测阴道分泌物确认是否为羊水,但不可进行盆浴或性行为以免引发感染。约10%孕妇会发生胎膜早破,即宫缩前先破水的情况。
初产妇多在分娩前2-4周出现胎儿下降感,表现为上腹压迫减轻、呼吸顺畅,但尿频加剧。这是胎头进入骨盆衔接的表现,经产妇可能直到临产才发生。伴随行走时下坠感,可通过骨盆摇摆运动缓解不适。若胎动明显减少或胎头未衔接却突然出现强烈下坠感,需排除胎儿窘迫或脐带绕颈等情况。
腰骶部持续性钝痛可能预示分娩启动,因胎儿压迫骶神经及子宫收缩牵拉韧带所致。疼痛常从腰部放射至大腿,热敷或按摩可部分缓解。区别于普通孕期腰痛,产前腰背痛多伴随规律性加重,且改变体位无法改善。双胎妊娠或胎位不正孕妇更易出现该症状,若疼痛突然加剧需警惕胎盘早剥或子宫破裂等急症。
临近预产期需每日监测胎动,准备齐全待产用品。保持会阴清洁,破水后使用卫生巾避免感染。出现产兆后避免进食固体食物,可少量饮用运动饮料补充能量。学习拉玛泽呼吸法有助于缓解宫缩疼痛,提前与医生沟通分娩镇痛方案。若孕周未满37周出现产前迹象,需立即就医预防早产。产后注意观察恶露量及颜色变化,按医嘱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