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该怎么处理呢?

产科编辑 医普小新
107次浏览

关键词: #早产

早产可通过卧床休息、抑制宫缩治疗、促胎肺成熟治疗、抗生素预防感染、分娩准备等方式处理。早产通常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子宫畸形、多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出现早产征兆时需立即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避免剧烈活动及性生活,必要时使用便盆在床上排便。持续胎心监护观察胎儿状况,定期测量宫缩频率和宫颈管长度。

2、抑制宫缩治疗

医生可能使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或阿托西班注射液抑制宫缩,延长妊娠时间。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子宫平滑肌收缩信号发挥作用,使用时需监测孕妇心率血压变化。抑制宫缩治疗需在胎儿存活率较低时慎重考虑。

3、促胎肺成熟

对孕周不足34周的早产风险孕妇,需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进胎儿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合成。标准疗程为间隔24小时注射两次,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用药期间需监测孕妇血糖水平。

4、抗生素预防

对于胎膜早破导致的早产,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宫内感染。抗生素可降低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败血症风险,用药前需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同时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5、分娩准备

当宫缩无法抑制或出现胎儿窘迫时,需做好早产分娩准备。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备血、联系新生儿科团队等。根据宫颈条件和胎位选择合适分娩方式,极低体重儿建议在具备NICU条件的医院分娩。

早产孕妇需保持情绪稳定,每日记录胎动次数,出现规律宫缩或阴道流液需立即就医。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控制钠盐摄入预防水肿。出院后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宫颈机能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早产儿出生后需特别关注体温维持、呼吸支持和喂养管理,必要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观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