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血管造影怎么办?

眼科编辑 医路阳光
510次浏览

关键词: #血管

眼底血管造影可通过散瞳检查、荧光素钠造影、吲哚菁绿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照相等方式进行。眼底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病变、视神经疾病等,通常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原因引起。

1、散瞳检查

散瞳检查是眼底血管造影前的必要步骤,通过滴入散瞳药水使瞳孔扩大,便于观察眼底结构。常用散瞳药物包括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去氧肾上腺素滴眼液等。散瞳后可能出现短暂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建议检查后佩戴墨镜避光,4-6小时内避免驾驶或精细操作。

2、荧光素钠造影

荧光素钠造影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染料,观察其在视网膜血管的动态循环过程。可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渗漏、无灌注区等异常,常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检查后可能出现皮肤短暂黄染、尿液变黄,一般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

3、吲哚菁绿造影

吲哚菁绿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脉络膜血管病变,如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通过特殊滤光片拍摄,对深层血管显像更清晰。检查前需确认无碘过敏史,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代谢。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采用近红外光对视网膜各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可定量测量视网膜厚度变化。适用于黄斑裂孔、黄斑水肿等疾病的辅助诊断。检查过程无创无辐射,但需保持头部固定配合扫描,检查时间约5-10分钟。

5、眼底照相

眼底照相通过广角镜头记录视网膜静态图像,便于病情随访对比。采用免散瞳眼底相机可减少患者不适,但图像范围相对有限。检查结果可存档建立电子病历,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建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进行眼底照相筛查。

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前需停戴隐形眼镜1-2天,检查当天避免使用眼部化妆品。造影后应观察30分钟确认无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困难需立即告知医生。日常需控制血糖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及强光刺激,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眼底,发现视物变形、闪光感应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