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发黄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 #眼睛
关键词: #眼睛
眼睛发黄可能由黄疸、结膜下出血、药物副作用、胡萝卜素血症、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
黄疸是眼睛发黄最常见的原因,通常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硬化可能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巩膜黄染。患者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胆道引流手术。
眼部外伤或剧烈咳嗽可能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血液分解时可能使眼白局部呈现黄色。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1-2周可自行吸收。若反复出血,需排查高血压或血液系统疾病,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长期服用米诺环素胶囊、胺碘酮片等药物可能沉积在结膜组织导致色素沉着。停药后色素多可逐渐消退,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若伴随视力模糊需及时就诊,必要时更换为盐酸多西环素片等替代药物。
过量摄入胡萝卜、南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可能导致皮肤和黏膜黄染,但巩膜通常不受影响。这种情况属于良性改变,减少相关食物摄入后2-4周可缓解,无须药物治疗。需与黄疸鉴别,后者会伴随大便颜色变浅。
胆管结石、胰腺肿瘤等疾病可能阻塞胆管导致梗阻性黄疸。除眼睛发黄外,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需通过腹部超声或MRCP检查确诊,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溶石或ERCP取石术,恶性肿瘤需手术切除。
发现眼睛发黄应记录出现时间、伴随症状及用药史,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保证充足睡眠,用温水清洁眼睑,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若黄染持续加重或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肝胆疾病。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腹部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