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高风险的人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呢?

乙型肝炎高风险人群需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提示存在现症感染,表面抗体阳性表明具有免疫力。e抗原阳性反映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核心抗体阳性可区分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高风险人群应每6个月复查一次,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总胆红素异常可能反映胆汁排泄障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可评估肝脏合成功能。检查频率建议3-6个月一次,饮酒者需增加检测频次。
超声可发现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及占位性病变。对于表面抗原阳性者,应每年进行1次超声检查。若发现肝脏形态改变或异常回声,需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排除肝癌可能。
肝脏弹性检测能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替代部分肝穿刺活检。瞬时弹性成像数值超过7.4千帕提示显著纤维化,超过12.4千帕提示肝硬化可能。该检查适合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超过5年者。
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建议表面抗原阳性者每6个月检测一次。数值超过400微克/升需高度警惕,但需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等干扰因素,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高风险人群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医务人员、透析患者、静脉药瘾者等。除定期检查外,应避免饮酒,谨慎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未感染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表面抗原阳性者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