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是什么病毒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约40-50纳米,外层有包膜结构。该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通过猪、鸟类等动物作为储存宿主,三带喙库蚊等蚊种为主要传播媒介。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淋巴结复制,随后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大脑皮质、丘脑和脑干等部位。典型病理变化包括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患者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4-14天,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感染到严重脑炎不等,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脑疝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需按程序接种。流行季节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出现疑似乙脑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恢复期患者可能遗留运动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等后遗症,需进行长期康复训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蚊措施,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更需加强防护。居住环境应安装纱窗纱门,必要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饲养家畜的家庭要做好动物免疫和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毒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