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儿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36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心肌酶升高多由心肌损伤引起,常见原因包括缺氧缺血、感染或代谢异常。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因,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

1. 缺氧缺血性损伤

分娩过程中窒息、胎盘早剥等情况导致胎儿缺氧,心肌细胞受损释放酶类。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升高。需通过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严重者需呼吸机支持。

2. 感染因素

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诱因,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心肌。实验室检查显示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病毒,合并细菌感染需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3. 代谢紊乱

低血糖、低钙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典型表现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葡萄糖酸钙静脉补充纠正电解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用于甲减患儿。

4. 遗传代谢病

脂肪酸氧化障碍、糖原累积病等遗传病导致酶缺陷。需通过血尿代谢筛查确诊,左卡尼汀补充对部分病例有效,严格避免空腹喂养可预防急性发作。

5. 医源性因素

机械通气压力过高或药物毒性可能造成继发损伤。监测中心静脉压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使用多柔比星等心脏毒性药物。

新生儿心肌酶升高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轻度升高且无症状者可观察,持续异常需排查遗传代谢疾病。母乳喂养提供免疫保护,维持环境温度减少耗氧。定期随访心功能至学龄期,部分心肌病患儿需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