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有哪些具体表现?

神经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27次浏览

关键词: #抽动症 #小儿

小儿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常见于5-10岁儿童,需及时就医排查神经系统疾病。核心表现包括运动性抽动(眨眼、耸肩等)和发声性抽动(清嗓、尖叫等),症状可短暂或持续,与环境压力、遗传因素相关。

1.运动性抽动

面部抽动最常见,如频繁眨眼、挤眉、皱鼻、咧嘴。头部和颈部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耸肩。上肢抽动包括甩手、握拳,下肢可能出现踢腿、跺脚。复杂运动抽动涉及跳跃、触摸物品等连贯动作。症状常在紧张、疲劳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2.发声性抽动

简单发声抽动有清嗓子、咳嗽、吸鼻声,复杂发声表现为重复词语、秽语症。部分患儿会出现模仿言语或突然音量变化。发声抽动可能伴随运动抽动交替出现,约30%患儿会发展为秽语综合征。

3.共病表现

约半数患儿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出现坐立不安、冲动行为。强迫症状表现为反复洗手、检查门锁。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易怒,学习困难常因症状干扰导致。睡眠障碍多见入睡困难、夜惊。

就医需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心理评估排除癫痫、自闭症等疾病。药物治疗采用硫必利、阿立哌唑等神经调节剂,行为疗法包括习惯逆转训练、放松练习。家庭应避免过度关注抽动症状,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电子屏幕时间。学校需提供安静考试环境,避免体罚嘲笑。

小儿抽动症症状具有波动性,早干预可改善预后。家长发现异常抽动应记录症状频率,就诊神经内科或儿童精神科。生物反馈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症状有效,严重病例可考虑深部脑刺激手术。保持耐心疏导儿童情绪,60%患儿青春期后症状减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