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疝气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9-03-0758166次浏览

小儿疝气症状最难发现,所以在婴幼儿看护期间,看护人员或者培育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或者儿童的身体状况,以免发现较晚,导致疝气进入阴囊使病情严重,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得了疝气之后有什么症状?

1.腹股沟位置有凸起物
  小儿疝气前期没有明显的感觉,所以孩子也不会感觉到身体有异常。培育家长或者看护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给孩子洗澡或者按摩的时候,可以定期按摩一下腹股沟位置,看是否有梨形的突起物,站立或者婴儿哭泣的时候会比较明显,但是平躺的时候就会消失。如果发现有梨形凸起的症状,就需要立即去医院检查,确诊是否为疝气及早治疗。

2.有拉扯或者疼痛感
  疝气一般在十二岁以下的儿童,都会病发,当孩子说自己的腹部位置,有拉扯感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是否为疝气所影响,这个时候,同性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检查腹股沟位置,是否有梨形肿块,并且在运动或者站立的时候,肿块会变得比较明显,伴随着拉扯性的疼痛感以及腹部胀痛的症状。如果有,那就有可能是小儿疝气,需要及时就医确诊并且进行治疗。

3.严重的伴有恶心便秘等症状
  对于肠管壁疝,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发展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一般来说,患者会表现出胃肠道消化不适的反应,比如胃部不适、恶心等症状,并且常常会伴有便秘。
  但是这些病症容易被患者忽略,或者不容易与肠管壁疝联系在一起,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在便秘的同时,又伴有恶心的时候,需要及时就医,确诊是否为肠管壁疝,以免耽误治疗。如果确诊为这种类型的疝气,一定要积极进行医治。

相关推荐

大人阴囊疝气症状是什么
阴囊疝气指的是成人的腹股沟疝,老百姓腹股沟疝称为疝气,所以在医学上叫成人的腹股沟疝。成人腹股沟疝分为两个类型,一个叫成人腹股沟斜疝,一个是成人腹股沟直疝,在症状上相对比较类似。成人腹股沟斜疝叫疝囊的疝气,腹壁缺损的区域和腹股沟直疝缺损的区域是略有差别的,实际两个是紧挨着的,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的叫腹沟斜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突出的疝叫腹股沟直疝,直疝呈椭圆形的或者是半球形的,一般是不会掉入到阴囊,腹股沟斜疝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随着疝的增大,男性的会突出,最终会掉入到阴囊,有些大的腹股沟斜疝的患者,疝囊可以达到10*20公分左右,是非常大的疝的内容物和疝囊。疝对人体的影响还是相对比较小,最主要怕腹股沟斜疝,疝环比较小,人体腹压突然增高,腹腔内的内容物经过疝环,突出的时候,会有大量内容物嵌顿在疝囊中无法还纳,这时候就会对人体造成致命的危害。往往嵌顿在4-6个小时之内,通过手法复位,能还纳到腹腔内的这部分,不容易引起缺血坏死,如果超过6个小时以上,还不能还纳的,往往嵌顿在疝囊内的内容物就会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出现缺血、坏死,如果是这样,就必须经过手术把这种内容物还纳,如果出现坏死的还需要切除,所以对于成人,尽量避免出现腹股沟疝内容物嵌顿的现象。
语音时长 02:11

2021-11-05

89358次收听

疝气是什么
疝气可能是老百姓常说的,一般老百姓说的疝气,在医学上讲叫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就是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疝,就叫做腹股沟疝。什么叫做疝,疝是一个异常的结构,正常的情况不存在,人体的某一个部位组织薄弱以后,有一些其他的组织结构,通过薄弱的区域突出来了,就叫做疝。所以在腹股沟区域突出来的疝,就叫做腹股沟疝,不管是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发生腹股沟疝,对于男性来说,腹股沟疝会更常见一些。最常见的是腹股沟斜疝。大家可能也会看到,就站起来以后在腹股沟的区域,会有个包鼓起来,躺下的时候这个包可以自行的还纳到腹腔,就没了,站起来就会鼓起来,随着时间长,这个鼓的包还会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可以出现10×20cm大小的腹股沟疝,男性就会掉到阴囊里,整个阴囊都会撑得非常的大。除了腹股沟斜疝以外,还有腹股沟直疝,相当于腹股沟区域这个部分,突起来是一个像球形一样的东西,它不会掉到腹股沟区域内。我们说的疝气还有个股疝,也是在大腿根,一般在大腿根偏下一些突出来,女性会多见一些,往往这种股疝,突出来以后内容物不容易还纳回去。不管是腹股沟的斜疝还是直疝,现在成人都没有太好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我建议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现在手术治疗一般分为:一、是开放的,就是开一个5cm左右的切口,然后把补片放到疝里去,把破口给堵上;还有一种是做腔镜疝,就是一种微创的方式,打几个眼,然后把补片放进去。一般微创疝术后恢复会更好一些,但是微创的疝需要全麻,对于年龄大,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太适合,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还是建议做开放的疝手术。
语音时长 02:17

2021-11-05

82022次收听

02:53
疝气症状
它的症状主要和腹腔内疝出什么样的东西有关,如果网膜从这突出来了,可能只有一些轻微的不适,或有些轻微的疼痛而已。如果是小肠从疝这个位置突出来了,根据突出来的,疝出来的小肠的具体的位置、大小,可能有消化上的不良等。疝嵌顿会发生剧烈疼痛,甚至肠坏死感染,一定要到医院手术。疝出来的肠道时间稍微一长,就会发生缺血、坏死,甚至穿孔,导致腹腔的严重感染,需要切除肠道。
老年人疝气的最佳治疗方法
老年人疝气的最佳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体质来决定。如果老年人身体状态良好,没有其他的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一般比较建议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就是在腹部放置补片进行改善,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术后恢复较快。如果身体体质较差,而且还存在有其他的并发症,这种情况下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通过局部佩戴疝气带,防止疝容物反复突出,同时还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排尿困难等问题。
语音时长 01:15

2021-05-20

62154次收听

疝气戴疝气带有用吗
疝气患者佩戴疝气带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但主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疝气主要是因为腹部内脏通过腹股沟区域缺损部位突出到体表所形成的一种肿块现象。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会发生于任何人群。如果是两岁以下年老体弱的患者不能接受手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通过佩戴疝气带的方式进行矫正,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如果是成年患者或者病情比较严重时,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佩戴疝气带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耽误病情。只有通过手术才是治疗疝气的唯一可靠方法,可以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或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语音时长 01:22

2021-05-20

90994次收听

做疝气手术后注意什么
做疝气手术后要避免激烈运动,多卧床休息,做好切口部位的护理,保持饮食清淡,加强营养,避免做增加腹压的行为。做完疝气手术后,应该要避免做剧烈的运动,可以多卧床休息,能够促进伤口恢复。做完手术之后应该要预防局部出现感染,所以要做好切口部位的护理,需要遵医嘱,及时的对局部进行消毒和换药,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干燥。在饮食方面需要多补充营养,刚做完手术,应该要保持饮食清淡,可以适当的喝些小米粥,能够帮助消化,还能够为机体补充营养。要避免做增加腹压的行为,比如咳嗽、便秘、用力提重物等。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81608次收听

腹腔镜疝气手术后多久能恢复
做完腹腔镜疝气手术后多久可以恢复因人而异,正常情况下,手术后1~2天就可以出院,但是需要特别注意做好护理工作。否则很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例如手术后需要劳逸结合、合理饮食,还应该保持个人卫生,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
01:15
疝气贴有用吗
疝气贴没有用。市场上药店里可能会有一些治疗疝气的产品,如疝气贴,这类产品大多数都含有中药成分。从外科的角度来说,疝的发病病理学原因是腹横筋膜薄弱或者缺损,从体表贴疝气贴不能解决问题,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疝气贴没用。
01:07
女孩疝气的治疗方法
女孩疝气的治疗和男孩没有太大的区别,一周岁以内有自愈的倾向,我们可以先观察,超过一周岁以后的女孩我们根据疝的大小,建议采用手术的方法,手术的方案是采用疝囊高位结扎的方法,可以采用开刀也可以采用枪镜,两种方法基本上都可以解决问题。
01:16
疝气必须要做手术吗
手术是治疗疝气最确切的方法。疝气俗称小肠疝气,是腹股沟区会出现一个包块,当把包块按回去,会有咕噜一声的声音。疝气是腹壁的一种缺损,一经诊断,除非有明显的禁忌证,或病人自己不愿意接受手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建议采用手术治疗,这是目前治疗疝气最确切的方法。
01:33
疝气术后盐袋压多久
疝气手术有两种常用方法,一种是开放的,一种是微创的。如果病人身体条件允许,会推荐使用微创的方法。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开放的手术,还是枪镜的手术,术后返回病房之后,会建议使用500克的盐袋或者是沙袋,在术区腹股沟区进行压迫,6个小时就足以了。
治疝气还是要动手术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疝气卡住多久会肠坏死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如果疝气卡住小肠的时间过长的话就会发生肠坏死,疝气卡住多久会肠坏死呢?
食道裂孔疝
概念:食道下端通过胸部与腹部分隔处叫膈肌,膈肌近中央处,有一个圆形开口,叫膈食管裂孔。食管的下端就是通过食管裂孔与胃相连接的。因此,食管裂孔以上是食管,以下为胃。如果胃囊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向上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彭凸进入胸腔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医学上叫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尤其是肥胖的经产妇)多于男性。
造口旁疝
我国每年约有十万人接受永久性肠造口手术,造口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造口旁疝、造瘘口回缩、出血、感染或周围炎、肠脱出、脱垂、造瘘口狭窄梗阻等,而造口旁疝是造口术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30%-50%,单腔造瘘后比双腔造瘘后发病率要高,造瘘口的位置和造口旁疝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经腹直肌鞘的造瘘术后出现造口旁疝的机会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