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正常怎么办
肝功能不正常可通过调整饮食、戒酒、规律作息、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肝功能异常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避免霉变食物,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加重脂肪肝,伴随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2、戒酒
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戒酒可避免酒精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改善肝区隐痛、黄疸等症状。若存在酒精依赖,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必要时配合心理干预。
3、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夜间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修复的关键时段,作息紊乱可能导致转氨酶反复波动,伴随皮肤暗沉、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建议午间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药物治疗
病毒性肝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脂肪肝患者可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自身免疫性肝病需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治疗。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肝脏超声等项目。乙肝患者需加测HBV-DNA载量,肝硬化患者需监测甲胎蛋白。复查可及时发现肝纤维化进展,伴随腹胀、蜘蛛痣等症状时应提前就诊。检查前1天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肝功能异常者需长期保持清淡饮食,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代谢。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伤肝药物,接触化学毒物时做好防护。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腹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因。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急性乙型肝炎怎么引起的
- 2 急性乙型肝炎是否严重
- 3 急性乙型肝炎可治愈吗
- 4 急性乙型肝炎可以治愈吗
- 5 急性乙型肝炎怎样诊断
- 6 急性乙型肝炎能治愈吗?
- 7 急性乙型肝炎传染吗
- 8 急性乙型肝炎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