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脱肛怎么治疗

66081次浏览

脱肛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脱肛通常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慢性咳嗽、直肠黏膜脱垂等原因引起。

1、保守治疗

轻度脱肛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久坐久站。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每次收缩肛门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练习3-5组。排便时使用脚凳抬高膝关节,减少腹腔压力。

2、药物治疗

伴有炎症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等栓剂缓解肿胀。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或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中药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药物治疗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3、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直肠黏膜轻度脱垂,将聚桂醇注射液等硬化剂注射至脱垂黏膜下层,使组织纤维化固定。术后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需保持肛周清洁,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该方式创伤较小但存在复发可能,需配合后续盆底肌训练。

4、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通过吻合器环形切除脱垂的直肠黏膜,同时阻断血流供应。术后24小时内需禁食,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可能出现术后出血或吻合口狭窄,需定期复查。该术式恢复较快,住院时间通常为3-5天。

5、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

针对重度全层脱垂,经会阴切口切除冗余肠管后吻合。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术后需留置导尿管2-3天。康复期应避免增加腹压动作,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该手术根治效果较好但创伤较大,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脱肛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肥胖者需通过合理运动减重,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术后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时需立即就医。长期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预防复发,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增强训练效果。

相关推荐

脱肛吃什么药最有效
脱肛病情较轻时,可以服用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有补中益气丸、肾气丸、参麦岑连归地汤、益气升阳汤、提肛汤等,脱肛患者可以辨证用药。
脱肛的症状有哪些
脱肛是直肠肛管外翻,脱出肛门之外导致的疾病。这种疾病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直肠脱出,病情较轻时可以回纳,病情严重时无法回纳;患者还会有大便出血、肛门潮湿、肛门坠胀、肛门嵌顿、肛门失禁等症状出现。
经常脱肛怎么办
脱肛属于比较高发常见类肛肠疾病,如果患者经常脱肛说明问题比较严重,最好要及时接受治疗,同时可以用中药来调理,比如蛇床子、防风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另外敷药、推肛都是有一定的功效,但是最好在操作比较规范的情况下进行。并且脱肛是可以预防的,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不要在厕所里呆很长时间。
脱肛是怎么回事
脱肛其实就是指人体内的钢管以及直肠,又或者是乙状结肠下端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主要症状就是患者会感觉有肿胀物从自己的肛门内突出,严重时患者会出现便秘,便血以及腰腹部酸痛等情况。此外,患者可以通过蹲下,然后用力做排便动作来自我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脱肛症状。
脱肛的最佳治疗方法
脱肛可通过保守治疗、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等方式治疗。脱肛通常由长期腹压增高、盆底肌松弛、直肠黏膜脱垂、肛管直肠周围支持组织减弱、慢性便秘等原因引起。
01:55
肛门脱落是怎么回事
一般的来说肛门脱落,指的是肛门的脱出。内痔脱出,就是有肛门脱落。内痔脱出实际上是很严重,有的人排完便以后,内痔可能就脱出来,脱出来以后肯定是不舒服,患者就会想着法的用一点痔疮膏,甚至于用一点油给送回去了。也有个别的人每次都脱出来,长时间过后有可能就会因为水肿就送不回去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如果有肛门脱落了,一定是内痔的原因,脱出来很多,时间长回不去,就要去医院及时就诊。
脱肛是怎么回事
脱肛分为几个类型,民间所说的脱肛,很多实际上指的是内痔脱出是由于内痔的痔核变大,在排便时排出体外,脱出肛门外无法回纳的情况,一般都是痔疮3~4期的症状表现。真正意义的脱肛是指直肠全层或部分的粘膜脱出,往往跟先天性发育不良和解剖缺陷有关。如果是小孩先天发育不良,通过温水坐浴、肌肉锻炼,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直肠脱出,很多慢慢可以得到恢复。如是完全意义的直肠脱垂无法回纳,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最好到医院肛肠外科专科进行明确诊断以后再行手术。
语音时长 01:46

2020-03-20

59454次收听

脱肛怎么治疗
脱肛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手术途径有四种: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和经骶部,通过手术固定直肠防止脱出。直肠粘膜脱垂或直肠全层脱垂,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儿童脱肛有自愈的可能,一般好发于三四岁,五岁以前有自愈性,无需针对脱肛做特殊治疗,仅需要针对引起脱肛诱发因素进行治疗,老年人脱肛,常称为成年人脱肛。对于轻度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中医治疗可以进行辨证分型,对于中气下陷型采用补中益气汤,对于湿热下注型,采用止痛如神汤,对于中重度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手术的方法有很多,各有优缺点和不同复发率。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20

60270次收听

因为什么会脱肛
脱肛主要与年龄、内痔以及黏膜脱出等因素有关。年岁大了,肛门的韧带比较松弛,有直肠黏膜脱垂,医学上指的是内痔脱出和直肠黏膜脱出,但所有的表现,都是肛门里脱出的一个东西,俗称脱肛。脱肛有内痔,即内痔脱出,此时需要积极治疗内痔。可以用让痔核萎缩,让痔核不脱出的药物,比如口服中药或西药,如奥司明、消脱止-M,以及痔疮栓、马应龙、等。还可以用中药泡洗,中医管这种内痔脱出也叫做中气下陷,可口服补中益气中药。如果不是内痔脱出,可能黏膜脱出,此时用药治疗效果不好,做手术为佳。
语音时长 01:57

2020-03-11

56517次收听

脱肛吃哪种药
早期脱肛可以吃补中益气丸进行治疗有一定作用。如果是痔疮的脱出用药物可能是有效的。如果是完全性的直肠脱垂,很多情况没有特别好的药物能够来缓解,很多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中医也有补中益气升提的药物,对早期的脱肛是有一定作用,常用的补中益气丸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严重的脱出基本上起不到效果。医学上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的黏膜或者全层,甚至包括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然后脱出肛门外,叫做脱肛,严格定义应是直肠脱垂,根据不同程度,直肠黏膜的脱垂和直肠全层的脱出,甚至有直肠乙状结肠的脱出,才能叫脱肛。老百姓所谓的脱肛往往脱出来东西,会随大便时候脱出,大便完后自己会回去,老百姓认为这是脱肛。很多情况到医院检查并不是真正的直肠脱垂,往往是由于内痔的脱出,那内痔脱出后也表现脱出东西,甚至有人认为把比较大的肛乳头或者息肉的脱出也是脱肛的范畴。
语音时长 01:55

2020-02-25

59407次收听

02:40
脱肛如何治疗
脱肛主要是指内痔脱出和直肠黏膜脱出。如果出现脱肛,应及时就诊,接受相关的检查,明确脱肛的真正原因。如果是直肠黏膜脱出而引起的脱肛,是以做手术为佳。手术根据脱出的黏膜大小而异,脱出部分较少,可以经肛门切除脱出的部分,上了吻合钉肛门口很紧的情况下,有时候能够治愈;如果脱出较大时,一般要进行开腹手术,将直肠和结肠上提。若是内痔脱出,80%的人都可以用保守治疗,可以使用口服或外用的让痔核萎缩的,可以让痔核不脱出的中药或西药。让患者不要长期的用力,不要长期的坐,甚至于不要提重物。如果药物治疗内痔脱出效果不好,可以进行微创的痔疮手术。
02:40
脱肛的症状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症状根据脱出的程度不同而不一样,常见的脱出比较少,只是黏膜的脱出,称为一度直肠脱垂,主要表现为大便时,用力腹压增高,从肛门里头翻出一段黏膜,在五公分之内,一般没有疼痛。如果反复脱出黏膜有糜烂的时候,可能会带有黏液或者少量的出血。随着症状的加重,脱出会越来越长,往往自己很难回去,如果能及时收回去,也没有太多的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收回去,在外边摩擦、刺激以后,局部的糜烂就会伴有渗液、渗血、疼痛。如果脱出来回不去,卡嵌以后造成缺血坏死,会伴有发热疼痛、肛管坏死的症状。
脱肛是什么
脱肛,医学上又称为直肠粘膜脱垂,包括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一部分,脱出于肛门外,统称为脱肛。直肠、乙状结肠一部分,也包括粘膜或部分肌层,脱出于肛门内或脱出于肛门外。脱出于肛门内,称为直肠内脱垂。一、儿童容易脱肛,是由于儿童直肠发育不全.二、如果成人的脱肛、长期反复发作的脱肛,就需要治疗。
语音时长 01:02

2019-12-05

60351次收听

01:33
脱肛的症状
第一,肿物脱出。患者在每次蹲便或排大便时候,肛门很明显有东西出来,包括直肠粘膜或肌层脱出于肛门外,这是一个脱出的症状。第二,患者会感觉到坠胀。肛门有东西出来以后,病人会感觉肿胀,有下坠的感觉。第三,疼痛。疼痛的原因是脱肛之后,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淋巴回流障碍,引起肛门局部水肿。肛门局部水肿引起局部的张力增大,造成局部剧烈疼痛。第四,长期的、反复的脱肛可以引起肛门瘙痒、肛门潮湿等症状。
01:17
什么是脱肛
很多患者理解的脱肛实际上是混合痔,但是严格上来讲脱肛应当是直肠脱垂的中医诊断的说法,直肠脱垂是直肠的粘膜层或者直肠基层以及部分的乙状结肠脱垂到肛门外面。脱垂长度可以是单纯的直肠粘膜的脱出,也可以直肠基层、直肠全层以及乙状结肠的脱出,一般分为一、二、三度,这个在医学上是有严格的一种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