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是什么意思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的现象,可能由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感染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容易在脾脏中被破坏。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叶酸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严重时需考虑脾切除术。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因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该病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和皮肤黏膜苍白。临床常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必要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
3、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引起的溶血多因ABO血型不合导致供者红细胞在受者体内被破坏。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和血红蛋白尿。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抗免疫反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时需进行血浆置换。
4、感染因素
某些病原体感染可直接破坏红细胞或诱发免疫性溶血,如疟原虫、支原体或EB病毒感染。疟疾患者会出现周期性高热、寒战和血红蛋白尿,需使用青蒿琥酯片、磷酸氯喹片等抗疟药物治疗。感染控制后溶血现象多可缓解。
5、药物反应
部分药物如青霉素、奎尼丁等可通过半抗原机制诱发免疫性溶血。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进行性贫血和黄疸,停药后症状逐渐改善。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支持治疗。
溶血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保证充足休息。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避免进食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出现头晕加重、尿色加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溶血病因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可自行用药。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溶血性贫血怎么造成的
- 2 溶血性贫血有什么特点?
- 3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 4 溶血性贫血怎么引起的
- 5 溶血性贫血是怎么来的
- 6 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 7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 8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