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62033次浏览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通过规范产检、控制早产风险、出生后定期眼底筛查等方式干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胎龄小、低出生体重、高浓度吸氧等因素密切相关,需从孕期到产后全程防控。

1、规范产检

孕期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胎心监护,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控制孕妇感染性疾病,避免胎盘功能异常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孕晚期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劳累,降低早产概率。

2、控制早产风险

有早产迹象时遵医嘱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必要时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分娩时选择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资质的医院,确保早产儿出生后获得及时救治。胎龄小于32周或体重低于1500克的新生儿需重点监测。

3、合理氧疗管理

早产儿出生后严格掌握氧疗指征,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使用经皮血氧监测仪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范围,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撤氧时采取渐进式调节,防止血氧波动过大。

4、定期眼底筛查

对胎龄小于34周或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出生后4-6周开始首次眼底检查。由专业眼科医生使用间接检眼镜评估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根据病变程度每1-2周复查,直至视网膜血管化完成。

5、营养支持

优先母乳喂养并提供母乳强化剂,保证蛋白质和热量摄入。补充维生素A、E等抗氧化营养素,促进视网膜血管正常发育。监测体重增长曲线,避免营养不良或喂养过度。

早产儿出院后家长需定期随访眼科,2岁前每3-6个月复查眼底。居家护理时注意观察婴儿眼球震颤、畏光、瞳孔发白等异常表现。保持环境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直射眼睛,睡眠时使用遮光眼罩。按医嘱补充DHA等视网膜发育所需营养素,避免剧烈摇晃婴儿。

相关推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瞳孔对光反射异常、白瞳症等。该病是早产儿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需通过眼底筛查早期发现干预。1、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病变早期可见视网膜周边部血管迂曲扩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由遗传因素、氧疗不当、感染、营养不良、血管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常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眼底筛查和治疗。1、遗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通过控制早产风险、规范氧疗管理、定期眼底筛查、合理营养支持、避免感染等措施预防。该病与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有关,严重时可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1、控制早产风险孕妇应规范产检,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通过激光、药物以及手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常见于早产儿,最长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至40周。如果胎龄小于34周体重低于两千克,常规进行视网膜的眼底筛查,出现了视网膜病变,根据分期进行治疗。常发生的一期在34周,二期在35周,三期在36周,不会超过矫正胎龄的40周发病,最严重的就是导致了视网膜的一个脱落。常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眼科的局部治疗,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贝伐珠单抗的单克隆抗体的局部注射治疗,还有巩膜手术以及玻璃体的切除术,来改善视网膜的病变。是否需要治疗,采用哪种方式治疗,需要根据早产儿矫正胎龄在哪个阶段,矫正胎龄在多少周,眼底病变的程度分期来决定治疗方式。治疗主要由眼科来治疗,儿科医生要对于具有早产儿病史,也就是说孕周小于34周出生体重小于两千克,又有吸氧史,或者母亲孕期有高血糖病史等等这些不良的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建议早期的进行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筛查,及时的请眼科会诊,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一个治疗要采用多学科的评估,之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以免出现不良的预后。
语音时长 01:59

2020-03-12

59127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后什么样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后是比较好的,具体需要根据病情确定。一般情况下ROP的发生多在矫正胎龄34周左右的时候出现,一般情况下可能在矫正胎龄31周到32周的时候就要进行积极的筛查了,每1到2周筛查一次。那么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的早期的视网膜病变,一期或者二期的一般情况下,可以随着患儿的视网膜的一个发育,可以自行的一个好转,所以随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是视网膜病变已经达到3期到5期,那么可能预后就比较差了,最常见的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玻璃体的永久性的增生,那么严重的会导致失明。所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一旦确诊了,要进行积极的随访和评估,一定要保证1到2周进行筛查,然后尽量不要等到ROP病变已经达到3期甚至4期、5期之后再进行一个治疗,那么可能对于预后就非常的不利了。因此出现了ROP,也不要特别的紧张,只要做到早期的积极的筛查、治疗和预防,那么相对的预后也是比较好的,但是也要知道一旦3期以后了,甚至到5期了,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失明的一个发生,对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是比较严重的。那么实际上ROP还是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
语音时长 01:53

2020-03-12

51464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膜病变所需要做的检查,常规做眼底检查。眼底检查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生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另外要注意进行随访的,检查双眼无病变或者是仅有一期的病变,隔周复查一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二期病变,或者是阈之前病变,或者是Rush病变,每周复查一次,ROP程度下降可每两周检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三期病变每周复查2到3次,检查的方法:检查前前半小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的散大瞳孔,检查的时候用盐酸奥布比卡因滴眼液进行眼球表面的麻醉,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到30度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同时要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生理性的心眼反射导致的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到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时间越长,但是禁食期间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23

2020-02-21

56253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如何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个病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以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很窄,因此对37周以下的早产儿出生后,及时的进行检查。在第2到3期的时候可以行激光治疗,凝固无血管区。激光治疗是ROP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对早期ROP效果好,对阈值的ROP首选光凝治疗,对于第4到5期的要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同时做光凝,以挽救这个视力。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ROP是比较成熟的手术方法,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既可以促使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减少自闭,又能减少术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治疗2期和3期的ROP已经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每只眼每次用零点二五到零点三个毫克玻璃体内注射,给药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激光光凝结合治疗。
语音时长 01:31

2020-02-21

56279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我们临床上进行分期,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分为1到5期。1期、视网膜后极部由血管区同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2期、白色的分界线进一步的变宽,其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形成一个隆起的嵴;3期、嵴形隆起愈加明显,并且呈粉红色,此其伴有纤维的增殖进入玻璃体;4期、部分有视网膜的脱离,根据是否累积黄斑可分为AB两级:4A主要是为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4B为视网膜脱离累积黄斑;5期、主要是视网膜的全部脱离产生漏斗型,这个漏斗型可分为宽的、窄的,或者是前宽后窄,或者是前窄后宽的这4种的漏斗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和机化膜形成,最终结局会导致晶状体后纤维膜而导致失明。
语音时长 01:28

2020-02-21

52225次收听

02:5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早产儿视网膜的病变受最主要的因素是早产。主要的预防手段还是要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尽量不要在34周以内进行分娩,娩出之后吸氧。1、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般情况下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2、早期筛查是最重要,矫正胎龄在生后4到6周时,开始进行眼底检查,之后每1到2周进行筛查,筛查至早产儿矫正胎龄到40周,如果还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ROP的可能性就不大了。3、早产儿娩出之后吸氧,尤其是在进行高频通气的时候,要严格的监测血氧饱和度,最好是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左右就可以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许多症状。活动期玻璃体呈浑浊状,眼底较前模糊,纤维膜形成期视网膜外周苍白浑浊,可见不规则小色斑,患者的视力也是非常差的,Ⅲ度出现纤维机化膜牵拉视网膜形成一个或数个皱褶,早产儿身体是比较差的,所以一定要定期检查。
02:2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严重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早产儿失明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八,已成为导致世界儿童失明的首要原因。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更多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出生以及成活率的提高,ROP的发生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尽管其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却存在着比较多的并发症。伴随血管的发生和成熟过程,可以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02:3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效果如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指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正常的血管的丢失,而出现了新生血管和纤维的增生,多半见于低出生体重。多数情况下,大部分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均可以自然的消退。对于3期及以前的病变,可采取无血管区激光和冷冻治疗。对于晚期的病变可以采用巩膜扣带术或者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1990年出现了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具有方便患儿容易接受、对眼组织的损伤和全身的应激少、远期疗效好等特点。
02: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治愈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多为双眼发病,轻度的话可以治愈,严重者会因出现视网膜脱离等病变而导致失明。一般在出现3期病变的时候,进行激光治疗,又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为ROP的热门的治疗方法。与激光的治疗相比,可以避免全麻和破坏性的并发症,从而降低潜在的风险。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安全有效可实现周边网膜血管完全血管化,且获得较好的解剖获益。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其他全身的并发症非常罕见。
02:2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分为5期:1期视网膜后极部由血管区同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2期白色的分界线进一步的变宽,其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形成一个隆起的嵴;3期这嵴形隆起愈加明显,并且呈粉红色,此其伴有纤维的增殖进入玻璃体;4期部分有视网膜的脱离,根据是否累积黄斑可分为AB两级;5期主要是视网膜的全部脱离产生漏斗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治愈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病变分期而定。对于阈值前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过激光治疗和抗VEGF治疗,多数患儿可以恢复视力,部分早产儿治疗后可能出现斜视、弱视,需要定期随访。已经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儿,视力恢复不太理想。严重者即使手术后仍然不能视物,甚至有可能出现眼球萎缩等后遗症,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