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56370次浏览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瞳孔对光反射异常、白瞳症等。该病是早产儿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需通过眼底筛查早期发现干预。

1、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

病变早期可见视网膜周边部血管迂曲扩张,新生血管呈刷状或簇状生长。这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导致病理性血管增生。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激光光凝术可有效封闭异常血管。

2、视网膜脱离

增生组织收缩牵拉可导致部分或全部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眼底灰白色隆起,患儿出现视力丧失。超声检查显示视网膜与脉络膜分离,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发病与氧疗史、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

3、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腔内可见絮状或条索状混浊物,影响眼底观察。由异常血管渗漏出血或纤维增生导致,可通过广角眼底照相评估。轻度混浊可自行吸收,重度需玻璃体腔注药治疗。

4、瞳孔对光反射异常

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视神经或视网膜功能受损。需排查是否合并视网膜广泛出血、视神经萎缩并发症。动态观察瞳孔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

5、白瞳症

晚期病例瞳孔区呈现白色反光,俗称"猫眼征"。常见于视网膜全脱离或晶状体后纤维增生,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鉴别。B超检查可见视网膜呈"V"形脱离,提示已进入病变终末期。

建议对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4-6周开始定期眼底筛查。哺乳期母亲需保证维生素A、DHA等营养素摄入,避免强光刺激婴儿眼睛。发现病变后应每1-2周复查眼底,根据分期选择激光治疗、抗VEGF药物注射或手术治疗,同时进行视觉刺激训练促进视功能发育。

相关推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常能治好,治疗效果与病变分期、干预时机密切相关。早期病变可通过激光光凝、冷冻治疗等控制进展,晚期需玻璃体切割手术干预。主要治疗方式有激光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等。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通过激光光凝术、玻璃体腔注药术、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冷冻治疗等方式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常由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缺氧、感染、遗传因素、高浓度吸氧等原因引起。1、激光光凝术激光光凝术通过激光烧灼病...
怎么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通过规范产检、控制早产风险、出生后定期眼底筛查等方式干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胎龄小、低出生体重、高浓度吸氧等因素密切相关,需从孕期到产后全程防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做眼底镜进行检查、眼底Retcam机、视网膜照、眼底检查。一般情况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散瞳,最好是在睡眠状态下然后给予散瞳。散瞳后用眼科医生最常用的眼底镜进行检查。但是有可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的周边地区,不见得都在黄斑区,有的时候简单的一个眼底镜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查,建议用叫眼底Retcam机进行筛查,可以非常直观的以及全面的评估视网膜眼底的病变。还有是视网膜照相,也能够比较直观的看到视网膜病变的情况,还要结合其他的影像学的检查,比如眼底B超,双眼的B超,可以辅助判断患儿有没有可能出现ROP的一个情况,一般情况下主要针对的是局部的检查,那么眼底B超是比较常规的一种检查方式,除了眼底B超之后,也不建议早产儿用CT或者核磁,来筛查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因为CT和核磁并不能明确的判断患儿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但是眼B超可以看到患儿视网膜的血流的情况,或者是否出现网脱。目前为止最精准的检测方法还是要采用眼底检查的方法,Retcam机检查,但由于孕周比较小,那么麻醉或者镇静可能是比较麻烦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再儿科医生的指导下和麻醉科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适当的镇静或者麻醉,然后完成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语音时长 02:04

2020-03-12

58958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后什么样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后是比较好的,具体需要根据病情确定。一般情况下ROP的发生多在矫正胎龄34周左右的时候出现,一般情况下可能在矫正胎龄31周到32周的时候就要进行积极的筛查了,每1到2周筛查一次。那么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的早期的视网膜病变,一期或者二期的一般情况下,可以随着患儿的视网膜的一个发育,可以自行的一个好转,所以随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是视网膜病变已经达到3期到5期,那么可能预后就比较差了,最常见的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玻璃体的永久性的增生,那么严重的会导致失明。所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一旦确诊了,要进行积极的随访和评估,一定要保证1到2周进行筛查,然后尽量不要等到ROP病变已经达到3期甚至4期、5期之后再进行一个治疗,那么可能对于预后就非常的不利了。因此出现了ROP,也不要特别的紧张,只要做到早期的积极的筛查、治疗和预防,那么相对的预后也是比较好的,但是也要知道一旦3期以后了,甚至到5期了,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失明的一个发生,对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是比较严重的。那么实际上ROP还是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
语音时长 01:53

2020-03-12

51464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算是严重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或简称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早产儿失明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八,已成为导致世界儿童失明的首要原因。无论在发达国家或者是说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视网膜致盲的问题。由于医学的进步,更多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出生及成活率的提高,ROP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尽管其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却存在着较多的并发症。伴随血管的发生和成熟过程,可以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需要积极的治疗。在活动期不能自行消退的病例,终于瘢痕化而形成纤维膜,因程度不同,由轻至重可以分为1到5度,能在活动期的第一二阶段自行停止者,视力没有太大的损害,是有纤维膜的残留,而未累积黄斑部分者,并可保留较好的视力,当纤维膜形成为4到5度时,视力高度不良。
语音时长 01:24

2020-02-21

54593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膜病变所需要做的检查,常规做眼底检查。眼底检查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生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另外要注意进行随访的,检查双眼无病变或者是仅有一期的病变,隔周复查一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二期病变,或者是阈之前病变,或者是Rush病变,每周复查一次,ROP程度下降可每两周检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三期病变每周复查2到3次,检查的方法:检查前前半小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的散大瞳孔,检查的时候用盐酸奥布比卡因滴眼液进行眼球表面的麻醉,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到30度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同时要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生理性的心眼反射导致的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到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时间越长,但是禁食期间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23

2020-02-21

56253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治愈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多为双眼发病,轻度可以治愈,严重者会因出现视网膜脱离等病变而导致失明。一般在出现3期病变的时候,进行激光治疗,又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2011年贝伐单抗消除异常血管形成的研究后,开始了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为ROP的热门的治疗方法,为ROP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选择。与激光的治疗相比,它可以避免全麻和破坏性的并发症,从而降低了潜在的风险。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安全有效可实现周边网膜血管完全血管化,且获得较好的解剖获益。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其他全身的并发症非常罕见。
语音时长 01:12

2020-02-21

56334次收听

02:5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现在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眼科的局部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是贝伐珠单抗的单克隆抗体的局部注射治疗;还有巩膜手术以及玻璃体的切除术,来改善他的视网膜的病变。治疗主要由眼科来治疗,儿科医生要对具有早产儿病史、有吸氧史或者母亲孕期有高血糖病史等等,这些不良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建议早期的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时请眼科会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最好是要采用多学科的评估,然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以免出现不良的预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又简称ROP,最常发生的一期是发生在34周,二期发生在35周,三期发生在36周,最多也不会超过矫正胎龄的40周发病,最严重的就是导致了视网膜的一个脱落。
02:2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膜病变需要做眼底检查。眼底检查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生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隔周复查一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二期病变,或者是阈之前病变,或者是Rush病变,每周复查一次,ROP程度下降可每两周检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三期病变每周复查2到3次,检查同时要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生理性的心眼反射导致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到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时间越长,但是禁食期间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02:0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血管呈小球状,严重者可产生出血或者是牵引性的视网膜脱离,虹膜周边前粘连,后也可以粘连,瞳孔膜形成,以及继发的青光眼等相应的症状。可以发现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毛细血管的内皮增殖小结,周围可有纺锤状间叶细胞增殖,抑制神经纤维层变厚,可有小血管及水肿,神经纤维层进一步增厚,新生的毛细血管牙穿破内建模达到视网膜的表面。基底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纤维膜形成,与同视网膜之前的纤维条索相连。
02:2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分为5期:1期视网膜后极部由血管区同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2期白色的分界线进一步的变宽,其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形成一个隆起的嵴;3期这嵴形隆起愈加明显,并且呈粉红色,此其伴有纤维的增殖进入玻璃体;4期部分有视网膜的脱离,根据是否累积黄斑可分为AB两级;5期主要是视网膜的全部脱离产生漏斗型。
02:49
早产儿什么时间做眼底筛查
早产儿初次筛查时间最好同时考虑生后日龄和矫正的胎龄,尤其是在矫正胎龄与严重的ROP出现的时间更相关,也就是出生时胎龄越小者,发生ROP的时间相对越晚。目前大多数国家将首次筛查的时间定在出生后的第4周,或者是矫正胎龄的32周。美国儿科学会或者是眼科学会,在2006年对孕周日龄矫正胎龄和ROP初筛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我们国家也颁布了指南,我们这个指南规定首次筛查时间为出生后的4到6周,筛查的方法一般是用间接眼底镜或者是眼底数码照相机进行筛查。
什么是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增殖性病变导致的,多发生在未成熟或低体重的婴儿身上。吸氧、低体重、视网膜未发育成熟是主要致病因素。在发生这种疾病之后,可以通过激光、光凝、冷凝等方法治疗,巩膜环扎术也是治疗早产儿的网膜病变的重要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无效,就需要摘取玻璃体。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需要接受眼底检查,检查的时候会使用一些散瞳药物,父母放心这种药物对早产儿没有影响。此外,还要接受眼底照相机筛查,这种检查可以对眼底的情况进行摄像。为了避免溢奶。在接受检查前一小时不可以给早产儿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