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脏疼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5-2362732次浏览

脾脏疼这种不良症状的出现,如果属于左上腹侧面所发生的明显疼痛的话,那么有可能是脾包膜拉伤而出现的疼痛。此外,如果患者出现了气血不和等等不良症状的话,也有可能会导致脾脏疼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无法自己判断的话,建议要看医生。

现实生活之中,有些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了脾脏疼这种不良症状,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困扰,他们不知道这种不良症状的出现,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那么,脾脏疼的出现,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了解一下吧!
  1、外伤引起的:通常而言,脾脏这种器官是不会轻易出现疼痛的。因此,如果脾脏疼出现了疼痛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要么是外伤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内部疾病所诱发的。我们知道,内脏神经是没有精准的定位功能的,所以如果患者的左上腹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疼痛的话,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是因为某些外伤的原因导致了脾包膜上面丰富的神经受到了牵拉而导致疼痛的出现了!如果确定是外力受伤的,那么患者最后尽快到医院寻求诊治,以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2、疾病引起的:脾脏疼这种不良症状的出现,也有可能是由于患者换上了一些疾病而引起的,比如气血不和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诱发脾脏疼的发生。比如,有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太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吃那些辛辣的食物,比如经常吃那些寒凉的食物,比如经常吃那些刺激性的食物。此外,也有些患者存在一些比较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酗酒,比如长期抽烟,比如长期过度劳累等等,都是可以诱发脾脏疼这种不良症状的出现。
  如果属于这些情况所引起的脾脏疼的话,那么建议患者口服保和丸进行治疗。而且,同时还要注意一下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山药以及大枣等等食品,多喝一些开水,多吃一些水果,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

相关推荐

脾脏功能与作用
脾脏具有众多功能,具有滤血作用,可有效提升人体免疫能力,具有造血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储存血液,因此脾脏的健康极其关键,如果出现脾脏肿大或脾脏破裂,都容易会形成一系列问题。
脾大可以自愈吗
脾大多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不具有自愈性,可根据诱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脾大有什么症状
导致脾大增大的原因很多。单纯的脾大往往只是出现左上腹的不适,由于增大的脾脏牵拉或者是挤压周围脏器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那么脾脏增大其相邻的器官包括胃、结肠、肾脏都可能会被脾脏增大挤压移位,那么导致脾大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像造血系统疾病,慢性肝病,某些慢性感染,或者是脾脏的肿瘤性疾病,那么就会出现相应的其它疾病的症状,像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贫血,出现一些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容易发生感染,那么肝脏疾病往往是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甚至是浮水等,脾脏合并的一些症状,那么脾脏的肿瘤是在影像学发现脾实质不均匀,出现一些占位,那么会出现包括肿瘤的一些相关的症状。
语音时长 02:10

2020-02-21

62988次收听

脾大危害
脾脏增大,是由于很多疾病引起的。也包括生理性的脾脏增大,那么对于重要的一个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来讲,脾脏增大往往是身体的一种带肠反应,或者是某些慢性感染或者是寄生虫或者肿瘤而导致的脾脏的增生,那么在慢性肝病脾脏增大,是由于充血,门静脉压力增高而出现的脾大。那么脾脏增大一方面呢,是身体的带肠,同时呢,脾脏的增大也会使得脾脏内破坏白细胞,血小板的能力大大增强,我们称之为脾功能亢进。而脾功能亢进,往往会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这样呢,就增加了发生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另外脾脏增大会压迫挤压周围的内脏,会导致包括结肠,肾脏的移位,也会出现上腹部的不适,脾脏过于增大,会出现继发性的自发性的脾脏,梗死和感染,而表现出上腹的剧痛,或者是寒战、高热。
语音时长 02:10

2020-02-21

61809次收听

脾大能自己恢复吗
脾大包括生理性脾大和病理性脾大。如果是在青少年发育阶段出现的生理性脾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对身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脾脏也不会进一步的增大,而包括像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肝病、慢性感染、寄生虫、脾脏肿瘤来讲,那么这种脾大属于病理性的,是不会自己恢复。那么对于脾大的病因我们需要通过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甚至是包括肿瘤的筛查来确定脾脏增大的原因,那么脾脏增大实际上往往只是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的脾脏肿大,特别是像,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压力过高,脾脏血流出现充血,导致病理性的脾脏增大,那么如果肝硬化不缓解,门静脉压力不降低,脾脏增大,是难以恢复的。所以呢,我们说对于脾脏增大来讲,更重要的是进行病因的诊断。
语音时长 02:08

2020-02-21

58195次收听

02:07
脾大的原因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系统器官。那么对于引起的原因可以包括某些慢性感染包括寄生虫的感染,引起脾脏带肠性的增大,那么血液系统的疾病某些造血系统出现异常包括慢性的白血病、淋巴瘤等等,也会出现脾脏增大,还有某些溶血性的疾病,先天性的造血系统异常,也会出现脾脏增大,脾脏增大还由于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一些以脾脏充血性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为特点的。那么我国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血吸虫泛滥的时候,也引起了脾脏的病理性的肿大,那么引起脾脏增大的还有脾脏自身的一些疾病,包括脾脏的肿瘤在内,那么对于脾脏增大来讲,我们一定是要通过辅助检查来判断其具体的病因。
03:02
脾大的原因和危害
肝炎后期会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往往会导致门脉高压,在这个基础上激发脾脏增大和脾功能亢进。肝炎肝硬化的病人发现脾大,患者往往存在肝功能异常,会带来一些其它的改变。如凝血功能的异常、低蛋白。其他原因引起的脾大,如血吸虫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脾脏肿瘤等,这些病情如果确诊,原发病非常严重,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脾脏增大需要医生通过完善相关检查,对疾病做到明确诊断来指导治疗。肝炎后期肝硬化出现的门脉高压和脾大,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甚至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的不全。如肝功能的衰竭、肾功能的不全等。寄生虫病、血液病、肿瘤等情况的脾大,如果没有发现相应原发病,就会导致误诊和误治,甚至延误病情而危及生命。
脾大的原因和危害
脾大的原因通常脂质代谢障碍、细胞浸润和淤血引起的脾大,这些情况还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疾病。如果不积极的治疗,那么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很有可能导致患者脾脏破裂甚至是危及生命。
脾切除后有什么影响
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需要切除脾脏,由于脾对于身体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切除脾脏之后,有可能会对患者的消化道产生影响,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切除脾脏还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引起呼吸道与肠道的感染。
脾大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患者脾大可能是慢性充血性脾肿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等原因引起的,需要通过对应药物治疗。
脾切除术是什么
脾脏切除术即把脾摘掉,当脾脏出现问题,无论是外伤的破裂或者是自身性的疾病导致脾脏对人体产生危害,都需要把脾摘掉。最初的脾脏切除术是通过在左肋缘下的切口把脾脏摘掉然后取出。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开刀把脾脏取出的方法已经很少用了。
语音时长 01:12

2018-09-21

58814次收听

脾切除对身体的影响是什么
脾切除后对患者身体有一定影响。第一是切除脾后,由于患者没有储存血小板的地方,会出现高凝的危险状态。第二是脾脏的血管被切断后形成的盲端容易产生血栓,导致门静脉形成血栓。预防血栓的形成需要术后积极的抗凝。还有一点是要注意预防性的抗感染。
语音时长 02:08

2018-09-21

51619次收听

02:31
脾肿大危害有哪些
就目前而言,对于引起脾肿大的原因,总结有三大类,不同诱因导致的脾肿大,对于人体的危害,也不一样。第一种类型是由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脾脏肿大,随着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控制,肝脾肿大的情况,都会慢慢变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情况导致的脾脏肿大,不需要进行特别积极的处理,在这个时候,不需要进行切脾治疗。第二种类型的脾脏肿大,是由于脾脏淤血而导致的脾脏肿大,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进行脾脏切除手术,减轻对患者的危害。第三种类型是由于血液性疾病而导致的脾脏肿大,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把脾脏切掉,然后再请专业的血液科医生,给进行相应的化疗,这样,才能够彻底治愈疾病。所以,脾肿大对患者产生的危害,主要是看它的原发病。
01:36
什么是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是属于一种非常简单的手术。当人体的脾脏出现问题,无论患者是属于外伤性的破裂,还是属于患者自身性的疾病,在导致脾脏对人体产生危害、威胁人体生命的时候,都需要把脾脏摘掉,进行脾切除术。在最初的时候,进行脾切除术,是可以做一个左肋缘下的切口,把脾脏摘掉,然后再取出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现在已经很少会用开刀的方法,把脾脏取出来。通常情况下,可以在患者的肚子上,打几个眼,建立气腹,然后在腹腔镜技术之下,就可以把脾脏取出来。而且脾脏切除的适应症,也变得越来越广,特别是对于巨大的脾脏,还有破裂的脾脏,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通过这样的手术方法,患者的创伤,就会非常的小,身体恢复起来,也就会非常快。
01:28
脾切除术后如何护理
一般情况下,在脾切除术后,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寿命方面的影响不大。因为脾脏是一个造血器官,当脾脏切除以后,在日常的护理上,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因为脾脏不仅仅只是一个造血器官,还是一个免疫器官。有早期的文献证实,当脾脏切除以后,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就会出现减弱的情况,容易造成感染的发生。但是,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脾切除以后,出现患者感染机会增加的案例,也没有发现产生爆发性感染的迹象。通常情况下,在脾切除术后,还是会预防性的应用一些抗生素。另外,就是患者在脾切除术后,进行早期的护理,需注意不要过多地进行剧烈的活动。日常护理,一定要注意避免术中腹腔内的结扎点,再次产生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