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艾灸完拉肚子怎么回事

64334次浏览

艾灸后出现腹泻可能与经络排病反应、操作不当、体质敏感、胃肠功能紊乱、寒湿外排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艾灸方法、热敷腹部、补充水分、暂停艾灸观察、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经络排病反应

艾灸可能促进体内寒湿外排,部分人群会出现短暂腹泻,伴随肛门灼热感或排出黏腻大便。此为中医认为的排病反应,通常1-3天自行缓解。期间建议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脱水症状需停止艾灸。

2、操作不当

艾灸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可能刺激腹部穴位如神阙、关元等,导致肠蠕动加快。表现为脐周绞痛后腹泻,大便呈水样无黏液。需立即停止艾灸,用掌心逆时针按摩腹部,保持灸距3-5厘米,单次艾灸不超过20分钟。初次艾灸者建议从下肢穴位开始尝试。

3、体质敏感

阳虚体质或胃肠虚弱者艾灸后易出现肠鸣腹泻,大便稀溏无臭味,可能伴有畏寒肢冷。此类人群应避免空腹艾灸,可提前服用姜枣茶温中,选择足三里、中脘等健脾穴位,灸后饮用小米粥养护胃气。建议采用隔姜灸减少直接刺激。

4、胃肠功能紊乱

原有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艾灸可能诱发腹痛腹泻,大便带有未消化食物。与艾灸促进代谢但胃肠耐受不足有关。发作时可服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日常需避免艾灸腹部,改为背部脾俞、胃俞等穴位。

5、寒湿外排

长期体寒者艾灸后可能出现水样腹泻,排泄物清冷量多,属寒湿外泄现象。可继续温和艾灸配合艾草泡脚,帮助彻底排湿。若腹泻每日超过5次或出现乏力头晕,需服用附子理中丸温中止泻,必要时改用隔盐灸神阙穴。

艾灸后腹泻期间应保持腹部保暖,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避免奶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每日补充1500-2000毫升温水,可添加少量食盐预防电解质紊乱。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若伴随发热、血便或持续超过48小时,需排查急性胃肠炎等疾病。恢复期可循序渐进恢复艾灸,从10分钟短时灸开始,优先选择四肢远端穴位。

相关推荐

防风通圣丸治荨麻疹吗
防风通圣丸可以用于治疗部分类型的荨麻疹。防风通圣丸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外寒内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恶寒发热、头痛咽干等症状。但荨麻疹的病因复杂,需结合具体类型和体质辨证使用。
男人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男人手脚冰凉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糖尿病神经病变、雷诺综合征等因素有关。手脚冰凉通常表现为四肢末端温度低于正常水平,可能伴随苍白、麻木或刺痛感。
02:33
免疫调节药有什么作用
免疫调节药物主要是临床上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一般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和/或紊乱所引起的疾病。根据免疫调节药对机体免疫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双向免疫调节剂三类。其中,双向免疫调节剂,其作用大部分是多靶点、多部位对免疫平衡的调节,维持机体的自稳,有如北京第一生物脾氨肽口服溶液等。
女人气血不足适合吃什么食物调理
女人气血不足要看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常见的原因:一是女性患者的脾胃消化功能差,出现了脾气不足的情况,因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也就是食物经过消化道,经过咀嚼吞咽功能到胃以后,脾胃就会把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和营养元素,也就是中医说的水谷精微,就可以把它吸收到血液当中去,水谷精微就是身体制造血的原材料。如果是脾气不足、水谷精微吸收障碍,就会出现气血不足,像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些补气健脾的食物来进行调理,常见的这种食物一个是大枣再就是山药,大枣是甘、温、性平的,入脾经入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血的功效,因此,对于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引起的气血不足,像大枣、山药、茯苓等,是可以用这类的食物或者药物进行调理。另外,像月经的不正常、月经功能紊乱、月经失调引起气血不足,常见的就是长期月经量大,周期比较紊乱或者月经提前来,这种情况就可以出现气血不足,这个时候主要是用一些补益气血、养肝、补肾的食物,或者药物来调理,像桑葚、枸杞子,既能够当调味料,又能当食物或者药物来食用,当然还有当归等,都可以用这些补气养血的食材治疗。
语音时长 02:29

2021-07-09

74091次收听

02:57
血虚有什么症状
头面部的症状,就会出现头晕,甚至会出现头痛、失眠、多梦、睡眠比较表浅、中间容易醒,而且一旦出现中间醒了以后,再次入睡的时候比较困难,睡眠质量比较差。另外可能会出现像眼睛视力的下降、视力模糊、耳鸣、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等,乏力、心悸、胸痛等,与心脏的心肌缺血有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心绞痛,食欲不振、食欲下降、便秘等。皮肤干燥,甚至皮肤容易皴裂,女性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的情况,月经量减少、带经天数减少等,月经失调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背部气血不通怎么办
背部气血不通病症较轻时,可通过适当休息,避免背部负重活动过重,做好局部保暖工作。若是局部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药膏或者是中药熏洗。此外,物理治疗以及中医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疗效也较为确切。
02:28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不足,通常可以从药物上进行调理。一、补中益气丸、桃红四物汤,这些可以补血、补益气血。二、归脾丸可以保养气血和养脾胃。三、可以用脾胃经的经络,比如脾经和胃经调理气郁的强壮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旁开两寸,配上手部,手前臂,肌肉最丰厚的地方有手三里,轻轻拍打、敲打,也可以增强气血,强壮身体。四、可以用艾灸,灸法,特别是温养气血温通、温化气血特别好。五、保养气血需要提升人的阳气能量,比如灸天枢、小肠经的募穴,叫关元穴,这些都可以帮助气化补养气血。再结合适当的一点点微运动,让气血生化,这也是补养气血的很重要的方法。所以饮食、经络、运动都是调养气血的好方法。
02:51
气虚怎么调理
气虚是中医里常见的症状,气虚的人表现为疲倦、无力、乏力。气虚的调理主要包括:一、注意休息,晚上11点之前,进行休息,养一点真阳之气。二、在饮食上做一些配合,比如常用的黄芪、五指毛桃,是补气的药品,也是食材,可以进行温阳补气,人参里面有红参、有高丽参、西洋参等。高丽参,补气效果非常好,但是南方,补气容易上火,所以会配上滋阴益气的东西,比如麦冬、五味子,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三、气虚,要养血补气,再配合补血的方法,比如红枣、枸杞、冬虫夏草,结合起来,补气的效果会增强。四、用艾灸来补气,比如肚脐下一点五寸,气海穴,保养身心,气之海、丹田气海,能够直接进行补气。
气血虚怎么调理
气血虚,应补气养血。如中药疗法、经络疗法、运动疗法。一、中药疗法:八珍汤加减,方药熟地、当归、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二、经络疗法: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疏通经络,活动血脉,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重要穴位,对调理气血不足、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三、运动疗法: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平时可以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另外,传统中医有久视伤血之说,提醒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应特别注意眼睛休息和保养,防止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气血。
语音时长 01:36

2019-10-14

59301次收听

心火旺吃什么药
心火旺的患者可以吃牛黄解毒片,能达到止痛散风,解毒清热的作用。对于口鼻生疮,头目眩晕等问题,有着很好的解决效果。还可以服用牛黄清火丸,能达到解毒散风,清热的作用。对于肝、胃、肺蕴热而引起的风火牙痛,口鼻生疮,以及头晕目眩,耳鸣肿痛等问题,有着很好的解决效果。可以服用牛黄清心丸,能达到化痰熄风,镇定安神以及益气养血的作用。对于头目眩晕,心悸虚烦以及神志昏迷等,有着很好的缓解效果。这些药物都是需要在面诊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使用。
语音时长 01:33

2019-10-14

55964次收听

血脂高怎么调理好
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者是肥胖者,尤其应该注意节制。忌食纯糖食品及甜食。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控制动物内脏以及其他内脏的摄入量,对于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用植物油烹调,尽量的减少动物油脂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尤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丰富的食品。
语音时长 01:37

2019-10-14

57995次收听

嘴干是哪些病
嘴干其实就是一个症状,患者会因口干来就诊,但是口干的原因会很多:第一,患者如果肺燥、肺热,肺系有问题就会出现口干,同时还会有咳嗽、干咳、鼻腔干燥甚至流鼻血,这一部分病人可能就要清肺火;第二,一部分病人口干的同时可能特别想喝水,大便还干,往往是胃火;第三,一部分病人可能口干的同时手足心发热,还很出汗、盗汗,可能就是肾阴不足;第四,临床上常见病像糖尿病会有口干的表现;第五,干燥综合征,没有什么原因出现干燥,不仅口干、鼻腔干燥、皮肤干燥,甚至女性的阴道也觉得干燥,这种周身的干燥往往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就是干燥综合征,需要血液的检查才能确诊。
语音时长 01:12

2019-09-17

50573次收听

姜泡醋的功效与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有很多家庭喜欢将生姜和醋一起泡着然后食用,其实不仅这种做法会使生姜更有味道,还有很多功效和作用呢!姜泡醋的功效和作用有可以补气、延缓衰老、帮助减肥。
疾藜的功效与作用
疾藜是属于中药中的一种,它在它的药用价值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的,而一般来说,它的主要几种功效和作用是平肝解郁、行气活血和治疗肝热目疾。
02:38
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哪些
气滞和血瘀是身体的两种物质,气起到鼓动作用,血液起到循行作用。气滞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种疼痛,以走蹿性疼痛为主,并伴有肿胀感。血瘀以固定性疼痛为主,且入夜痛感较重并伴有麻木感。血瘀疼痛会出现瘀阻表现,如皮肤的暗、紫、淤斑,气滞和血瘀往往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