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可通过观察出血量、出血速度、伴随症状等方式判断。产后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等原因引起。
1、观察出血量
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剖宫产超过1000毫升需警惕。正常恶露初期为鲜红色,逐渐转为淡红色至白色。若持续大量鲜红色出血或短时间内浸透多块卫生巾,可能存在异常出血。产后出血量异常可能与子宫复旧不良有关,表现为宫底升高、按压子宫松软。需及时就医排除胎盘残留或凝血异常,医生可能使用缩宫素注射液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促进宫缩。
2、评估出血速度
短时间内快速出血更危险,如1小时内浸透3块以上卫生巾或持续流血不止。急性大出血可能伴随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这种情况常与宫颈裂伤或子宫动脉破裂有关,需立即压迫止血并手术修复。医生可能采用宫颈缝合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静脉输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
3、识别伴随症状
出血伴头晕、心慌、冷汗提示失血性休克。子宫压痛伴发热可能提示宫内感染,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见皮肤瘀斑、针眼渗血,需检测凝血四项。胎盘残留者可能出现阵发性腹痛伴血块排出,超声检查可确诊后行清宫术。
4、监测生命体征
血压低于90/60mmHg、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提示严重失血。血红蛋白24小时内下降超过20g/L需干预。持续监测可发现隐匿性出血,如子宫血肿形成时表现为疼痛与血压下降不成比例。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静脉补液、输血或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等治疗。
5、检查子宫状态
子宫底高度超过脐水平或触诊松软提示宫缩乏力。按摩子宫后出血减少可初步判断为收缩异常。持续性阴道流血伴子宫轮廓不清需警惕子宫内翻,这种情况需立即手法复位或手术修复。产后出血高风险者可在胎儿娩出后预防性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
产后应每1-2小时观察会阴垫浸染情况,记录出血量变化。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2-3次预防感染。早期哺乳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饮食注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出现头晕乏力、出血量突然增加或恶露异味等情况须立即就医。产后42天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引起产后出血是怎么得的
- 2 为什么产后出血了?
- 3 产后出血如何处理
- 4 产后出血怎么处理
- 5 产后出血应该怎么处理
- 6 产后出血如何避免
- 7 产后出血是为什么
- 8 什么是严重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