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51058次浏览

目前,ROP冷凝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短期疗效已得到肯定,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确定。随着间接检眼镜输出激光装置的问世,光凝治疗早用ROP取得良好效果。如果阈值ROP没有得到控制,发展至Ⅳ期或尚能看清眼底的Ⅴ期ROP,采用巩膜环扎术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虽然是早产儿中的常见病,但是还是要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提起注意,因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发速度很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很窄,因此应对37周以下早产儿出生后及时检查,对高危者应每周检查。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在第2~3期可行激光或冷冻治疗,凝固无血管区。第4~5期,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同时做光凝,以挽救视力。而且在治疗之后也要随时进行观察,避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再度恶化。
  其实在面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问题时,一般是需要格外关注的,毕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威胁到视力的,所以在一开始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方面上就需要多花心思,特别是不要随意就将早产儿置氧气箱中。
  冷凝治疗
  对阈值ROP进行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的连续冷凝治疗,可使50%病例免于发展到黄斑部皱襞、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后果。冷凝治疗通常在局麻下进行,亦可在全麻下操作,全麻可能发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发绀等。冷凝的并发症有球结膜水肿、出血、撕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出血等。目前,ROP冷凝治疗的短期疗效已得到肯定,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激光光凝治疗
  近年,随着间接检眼镜输出激光装置的问世,光凝治疗早用ROP取得良好效果。与冷凝治疗相比,光凝对Ⅰ区ROP疗效更好,对Ⅱ区病变疗效相似,且操作更精确,可减少玻璃体积血、术后球结膜水肿和眼内炎症。目前认为对阈值ROP首选光凝治疗。国外多主张用二极管激光治疗,二极管激光属红光或红外光,穿透性强,不易被屈光间质吸收,并发症少。也有作者尝试用经巩膜的 810nm激光代替冷冻方法,并发症明显减少。
  巩膜环扎术
  如果阈值ROP没有得到控制,发展至Ⅳ期或尚能看清眼底的Ⅴ期ROP,采用巩膜环扎术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巩膜环扎术治疗ROP是为了解除视网膜牵引,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及视网膜复位,阻止病变进展至Ⅴ期。但也有学者认为部分患儿不做手术仍可自愈。
  玻璃体切除手术:巩膜环扎术失败及Ⅴ期患者,只有做复杂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效果以视网膜脱离呈宽漏斗型最好,约40%视网膜能复位,窄漏斗型最差,仅20%。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得到部分或完全解剖复位,但患儿最终视功能的恢复极其有限,很少能恢复有用视力。
  内科治疗
  阈值前ROP的补氧治疗,由于氧疗可诱导ROP的发生,曾经有一段时期禁止给早产儿吸氧,但这并非根本解决方法,而且还增加早产儿的病死率。随着血管生长因子在ROP形成中作用的确立,发现缺氧可诱导血管生长因子合成,提出补氧治疗以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抑制ROP发生、发展,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推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通过激光、药物以及手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常见于早产儿,最长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至40周。如果胎龄小于34周体重低于两千克,常规进行视网膜的眼底筛查,出现了视网膜病变,根据分期进行治疗。常发生的一期在34周,二期在35周,三期在36周,不会超过矫正胎龄的40周发病,最严重的就是导致了视网膜的一个脱落。常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眼科的局部治疗,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贝伐珠单抗的单克隆抗体的局部注射治疗,还有巩膜手术以及玻璃体的切除术,来改善视网膜的病变。是否需要治疗,采用哪种方式治疗,需要根据早产儿矫正胎龄在哪个阶段,矫正胎龄在多少周,眼底病变的程度分期来决定治疗方式。治疗主要由眼科来治疗,儿科医生要对于具有早产儿病史,也就是说孕周小于34周出生体重小于两千克,又有吸氧史,或者母亲孕期有高血糖病史等等这些不良的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建议早期的进行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筛查,及时的请眼科会诊,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一个治疗要采用多学科的评估,之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以免出现不良的预后。
语音时长 01:59

2020-03-12

59127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进行预防。视网膜病变最主要的因素是早产,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高血糖、低出生体重、吸氧史,尤其是高频通气史。早期筛查最重要的是矫正胎龄,在生后4到6周要开始进行眼底的检查,之后每1到2周进行筛查,筛查至早产儿矫正胎龄到40周,如果还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ROP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不要在34周以内进行分娩是最好的,即使有高危的因素不得不提前分娩,也尽可能延迟到35周或36周再进行分娩,是最好的预防的方式。第二种预防方式是早产儿娩出之后吸氧,尤其是在进行高频通气的时候,要严格的监测血氧饱和度,不要保持非常高的血氧饱和度,在高频通气的状态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百分之93左右就可以。
语音时长 01:56

2020-03-12

57664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做眼底镜进行检查、眼底Retcam机、视网膜照、眼底检查。一般情况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散瞳,最好是在睡眠状态下然后给予散瞳。散瞳后用眼科医生最常用的眼底镜进行检查。但是有可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的周边地区,不见得都在黄斑区,有的时候简单的一个眼底镜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查,建议用叫眼底Retcam机进行筛查,可以非常直观的以及全面的评估视网膜眼底的病变。还有是视网膜照相,也能够比较直观的看到视网膜病变的情况,还要结合其他的影像学的检查,比如眼底B超,双眼的B超,可以辅助判断患儿有没有可能出现ROP的一个情况,一般情况下主要针对的是局部的检查,那么眼底B超是比较常规的一种检查方式,除了眼底B超之后,也不建议早产儿用CT或者核磁,来筛查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因为CT和核磁并不能明确的判断患儿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但是眼B超可以看到患儿视网膜的血流的情况,或者是否出现网脱。目前为止最精准的检测方法还是要采用眼底检查的方法,Retcam机检查,但由于孕周比较小,那么麻醉或者镇静可能是比较麻烦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再儿科医生的指导下和麻醉科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适当的镇静或者麻醉,然后完成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语音时长 02:04

2020-03-12

58958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膜病变所需要做的检查,常规做眼底检查。眼底检查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生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另外要注意进行随访的,检查双眼无病变或者是仅有一期的病变,隔周复查一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二期病变,或者是阈之前病变,或者是Rush病变,每周复查一次,ROP程度下降可每两周检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三期病变每周复查2到3次,检查的方法:检查前前半小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的散大瞳孔,检查的时候用盐酸奥布比卡因滴眼液进行眼球表面的麻醉,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到30度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同时要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生理性的心眼反射导致的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到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时间越长,但是禁食期间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23

2020-02-21

56253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我们临床上进行分期,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分为1到5期。1期、视网膜后极部由血管区同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2期、白色的分界线进一步的变宽,其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形成一个隆起的嵴;3期、嵴形隆起愈加明显,并且呈粉红色,此其伴有纤维的增殖进入玻璃体;4期、部分有视网膜的脱离,根据是否累积黄斑可分为AB两级:4A主要是为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4B为视网膜脱离累积黄斑;5期、主要是视网膜的全部脱离产生漏斗型,这个漏斗型可分为宽的、窄的,或者是前宽后窄,或者是前窄后宽的这4种的漏斗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和机化膜形成,最终结局会导致晶状体后纤维膜而导致失明。
语音时长 01:28

2020-02-21

52225次收听

02:5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最无创的检查方法是首先要散瞳,小孩最好是在睡眠状态下给予散瞳。散瞳后用眼科医生最常用的眼底镜进行检查,有可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的周边地区,简单的眼底镜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查。眼B超可以辅助判断患儿有没有出现ROP的情况,除了眼底B超外,不建议早产儿用CT或者核磁,来筛查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因为CT和核磁并不能明确的判断患儿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目前为止最精准的检测方法,还是采用眼底Retcam机检查,由于孕周比较小,麻醉或者镇静是比较麻烦的问题,需要在儿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适当的镇静或者麻醉,然后完成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02:4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后怎么样
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做到早期积极的筛查、治疗和预防,相对的预后也是比较好的。1、早期视网膜病变1期或者2期的情况下,可以随着患儿的视网膜的发育自行好转,所以随访是非常重要的。2、视网膜病变已经到3期,5期了,预后就比较差了,最常见的会导致视力下降,玻璃体的永久性增生,严重的会导致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旦确诊,要进行积极的随访和评估,要保证1到2周进行筛查,不要等到ROP达到3期、4期、5期之后再进行治疗,对预后非常不利。可能会导致失明的发生,对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实际上ROP还是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许多症状。活动期玻璃体呈浑浊状,眼底较前模糊,纤维膜形成期视网膜外周苍白浑浊,可见不规则小色斑,患者的视力也是非常差的,Ⅲ度出现纤维机化膜牵拉视网膜形成一个或数个皱褶,早产儿身体是比较差的,所以一定要定期检查。
02:2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严重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早产儿失明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八,已成为导致世界儿童失明的首要原因。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更多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出生以及成活率的提高,ROP的发生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尽管其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却存在着比较多的并发症。伴随血管的发生和成熟过程,可以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02: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治愈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多为双眼发病,轻度的话可以治愈,严重者会因出现视网膜脱离等病变而导致失明。一般在出现3期病变的时候,进行激光治疗,又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为ROP的热门的治疗方法。与激光的治疗相比,可以避免全麻和破坏性的并发症,从而降低潜在的风险。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安全有效可实现周边网膜血管完全血管化,且获得较好的解剖获益。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其他全身的并发症非常罕见。
02:49
早产儿什么时间做眼底筛查
早产儿初次筛查时间最好同时考虑生后日龄和矫正的胎龄,尤其是在矫正胎龄与严重的ROP出现的时间更相关,也就是出生时胎龄越小者,发生ROP的时间相对越晚。目前大多数国家将首次筛查的时间定在出生后的第4周,或者是矫正胎龄的32周。美国儿科学会或者是眼科学会,在2006年对孕周日龄矫正胎龄和ROP初筛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我们国家也颁布了指南,我们这个指南规定首次筛查时间为出生后的4到6周,筛查的方法一般是用间接眼底镜或者是眼底数码照相机进行筛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治愈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病变分期而定。对于阈值前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过激光治疗和抗VEGF治疗,多数患儿可以恢复视力,部分早产儿治疗后可能出现斜视、弱视,需要定期随访。已经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儿,视力恢复不太理想。严重者即使手术后仍然不能视物,甚至有可能出现眼球萎缩等后遗症,预后较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当下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做到及早发现,进行合理治疗非常重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一般为分五个阶段,血管改变阶段,视网膜病变阶段,早期增生阶段,中期增生阶段,极度增生阶段等等。会出现眼睛浑浊,视网膜出血,会影响到早产儿的健康,所以进行合理治疗非常重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早产儿之所以会出现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早产导致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再一个就是孕妇在孕期应用了β受体阻滞药或者患有贫血,除此之外,吸氧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也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常发于早产儿,但是很多时候早产儿并不会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产生应激反应,所以就需要医师进行检查。在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行检查时,首先要确定好检查时间,在检查前要注意用眼药水来充分散大瞳孔然后进行检查,可以用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来观察病变形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