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艾灸出的汗是湿气吗

69294次浏览

艾灸排出的汗是否是湿气,需要根据情况而决定,如果是在冬天艾灸,那么排出的汗大多是水而并不是湿气。如果在艾灸的过程中出的汗比较粘,那么大多排出的是湿气,艾灸本身就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艾灸出汗是很正常的表现。

艾灸是中医里面一种调理和治疗方法,艾灸对治疗一些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用艾灸进行治疗,在艾灸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皮肤表面会有汗珠。因为艾灸本身就具有很好的祛除湿气的作用,所以很多人会认为皮肤表面的汗珠是湿气,那么艾灸出的汗是湿气吗?
  一、艾灸出的汗是湿气吗
  1.冬天艾灸出汗不是湿气
  如果是在冬天进行艾灸,那么房间里通常都会有暖气,但是外面很冷,在艾灸的过程中灸火的温和热力会导致气体发生液化,从而形成水珠,这个时候艾灸所出来的汗是水,并不是湿气。
  2.常规情况艾灸出汗是湿气
  一般情况下,艾灸出来的汗水,主要是由体内湿气凝聚而成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在艾灸的过程中,体内局部汗腺开放会导致血量增加,所排出来的汗液实际上就是体内的湿气。因为艾灸本身就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的效果,所以艾灸过后可能会出现小疙瘩或一些不适症状,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
  二、艾灸出汗说明什么
  1.灸量足够
  做艾灸的时候会出汗这是因为在灸火的作用下,熏烤的部位毛细血管会扩张,从而加快血液的流动,还会使皮肤出现潮红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潮红部位和出汗会同时出现,如果皮肤潮红且伴有水气,摸起来很湿润,说明灸量足够。
  2.毒素排出
  艾灸时出汗,其实是毒素正在排出的一种表现。正常情况下,毒素一般会从人体最虚弱的部位排出,所以每个人艾灸后出汗的部位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做完艾灸后全身会出汗,有的人则会局部出汗,例如胸前或后背,艾灸出汗实际上是病邪在找出路,如果出汗比较多说明寒湿的部位在这里。
  3.排出寒气和湿气
  有些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比较重,所以做完艾灸后出汗实际上是在排出湿气和寒气,有些人艾灸后,出的汗会比较黏,这实际上排出的是湿气;有些人出的汗比较像水,且摸起来凉凉的,这排出来的是寒气。

相关推荐

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
枸杞根又称地骨皮,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生津止渴等功效,主要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血等症状。
车前草的副作用
车前草一般无明显副作用,但过量使用或特殊体质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车前草是常见中药材,具有清热利尿等功效,使用需注意个体差异。
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番泻叶具有泻下通便、清热导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结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1、泻下通便番泻叶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适用于短期便秘缓解,常见于饮食不当或久坐导致的排便困难。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依赖,建...
手脚冰凉会不会影响生育
手脚冰凉一般不会影响生育,肾阳虚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影响生育。手脚冰凉往往是一种肾阳虚的表现,应该及时的治疗。治疗肾阳虚的方法包括服用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或做艾灸,艾灸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位治疗肾阳虚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不要整天坐在家里,可以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等,坚持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运动,这些症状是会缓解的。
语音时长 01:11

2021-12-30

89833次收听

虚胖容易减肥吗
虚胖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是可以达到减肥效果的。从中医角度讲,肥胖的发生主要与脾的功能的相关,与肾虚关系也很密切,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也是有关系的,因此,肥胖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病因引起,并不是单一的虚或者实可以解释的。通常来说,肥胖的人群多伴有脾肾气虚,或者兼有心肺气虚,同时伴有胃热、痰湿、气郁、瘀血、水湿等,所以虚胖属于本虚标志性的疾病,也就是虽然病根在脾肾亏虚,但是必然也有痰饮、水湿、气滞,血瘀等等,这些与虚症相反的实症伴随发生,因此,虚胖的人也并不能一味的补虚,还需要在补虚的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等治疗方法。虚胖的患者还需要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劳逸适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和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快速减肥的目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语音时长 01:40

2021-12-30

58060次收听

02:55
手脚冰凉容易出汗是怎么回事
手脚冰凉容易出汗可能由于肾阴不足,脾胃不足,末梢循环障碍,慢性病导致。一、肾阴不足引起手脚心冰凉、容易出汗。如果肾阴不足,往往同时还能见到腰酸、五心烦热、精力下降、肾虚的表现。可以进行补肾治疗。比如吃金匮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等进行调理。二、脾胃不足也可见手脚冰凉容易出汗。可以服用健脾、补益的中药进行治疗;三、手足心出汗可能与末梢循环障碍有关系。四、手足心出汗还可见于慢性病,一定要辩证地分析。在临床上对情况综合做分析判断。
隔盐灸的功效和作用
隔盐灸有很多的功效,可以健脾和胃,生清降浊。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调理冲任,温补下元。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敛汗固表,涩精补虚。防病驻颜,养生延年。隔盐灸的功效多多,但是要注意在医生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更好的调理身体。
中医祛湿方法
体内湿气比较重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补,饮食也要清淡,尤其需要控制肥肉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中医祛湿的方法主要是调脾胃、健脾祛湿,主要的方法有食疗、药物疗法以及艾灸和拔罐治疗等。一,搭配中药材制作食疗药膳有改善湿气重的情况,它能发挥清热祛湿的功效。比如可以用赤小豆、茯苓、白扁豆以及薏苡仁进行食疗的药膳治疗。二,药物疗法。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还可以用荷叶、决明子、陈皮煎汤代茶饮,也可以起到健脾利水化湿的作用。三,艾灸。艾灸可以起到祛湿、利湿以及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以及丰隆穴,这些穴位都有祛湿的作用。四,通过足浴及拔罐来进行治疗,也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的作用。五,可以多运动。运动出汗也是很好的祛湿气的方法,通过运动可以使身体里的湿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
语音时长 01:43

2019-08-21

61171次收听

01:51
胃疼怎么办
胃疼可以服用奥美拉唑的抑酸药,还可以加解经止痛等药物。胃疼一定要明确引起胃疼的原因,比如天气、饮食、情绪等,病人一定要避免这些因素对胃造成刺激,在临床当中,常见急、慢性的胃炎或者消化性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也会出现胃疼的症状,这时要针对胃疼的原因进行治疗。胃疼的一般不会太严重,如果疼痛很严重时,一定要加入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生冷饮食,刺激性饮食,以及摄入坚硬的食物。胃疼的患者还要注意戒烟、限酒,尤其要避免摄入煎烤的食物。
胃疼怎么处理
胃疼要明确分析病因,对症治疗。胃疼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多见的症状。胃疼出现后,要明确引起胃疼原因,比如天气、饮食、情绪这些因素,要避免这些因素对胃造成刺激,加重胃疼的症状。其次,在临床中一些常见的急、慢性的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也会出现胃疼的症状。胃疼的一般不会太严重,如果疼痛很严重时,要加入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生冷饮食,刺激性饮食,以及摄入坚硬食物。胃疼很严重时,除了服用一些奥美拉唑的抑酸药以外,还可以加一些解经止痛的药物,但止疼片对胃疼的缓解只能达到一个治标的作用,不能完全的治愈。胃疼时还要尽快去医院就医,最好做胃镜检查,明确胃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再针对病因去治疗。胃疼患者还要注意戒烟、限酒,尤其要避免摄入一些煎烤食物。
语音时长 01:50

2019-07-12

61667次收听

鸡内金的作用功效
消食、消积、消结石的作用。鸡内金的主要功效是有消食积的作用。所以对于小孩有疳积或者有积滞、积食的情况,可以用上鸡内金。鸡内金它同时有消结石的作用。如果有小朋友的肾结石、泌尿系结石,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选用鸡内金。所以鸡内金主要就有两大方面的作用。第一有消食、消积的作用,同时也有消结石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11

2019-06-06

80502次收听

02:00
中药怎么熬
临床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疾病决定中药的煎煮熬法,煎煮熬药一定结合具体的病情,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不用的病情,时间从五分钟到六小时不等。一、对于解表剂,也就是外感病,比如感冒、发热、咳嗽,煎煮方面需要注意的核心点就是煎煮的时间不能过长。在临床当中一般建议煎煮五分钟就可以。一副药一般都是煎煮两次,把两次煎煮出来的药兑到一起,少量平服。二、如果慢性滋补调理药,一般建议煎煮的时间较长。三、对于有毒的药物,煎煮的时间要更长,例如像附子,一般要求煎煮的时间需达到四个小时,甚至六个小时。
吃铁皮石斛能壮阳吗
在《本草纲目》上就有记载,服用铁皮石斛可以补肾壮阳,所以男性有肾虚,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铁皮石斛壮阳。新鲜的铁皮石斛可以生吃,干的铁皮石斛可以泡茶、入药、制作药膳等,都能对身体起到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
02:42
什么是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古人称作瞑眩反应,这是中医学对人体治疗疾病过程中的一种反应的认识,又称为排毒反应,是指人疾病由不好转好时的身体的反应。身体在相愈的过程是一个激发自愈力,逐渐把病邪驱逐出人体的过程,当自愈力被激发、正邪交争的过程之中,身体会有反应,这时毒气要从深层往表层排出,在这个排的过程中身体可能会有不舒服,原来深藏在里面的不舒服会表现在表面。当病邪排出体外出现与最开始来求治时候的症状并不一样,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其实这是体内的病邪在往体表排的一个表现,这个过程是一过性的,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病人的病情会有一个很好的扭转,所以这时候不要太过于担心,当排病期过去以后,患者会有很轻松的感觉。
03:29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寒性体质人群的调理,中医原则为寒者热治。第一、冬天注重关键部位的保暖,比如腰腹部、头、脚、颈部等;第二、夏天要避免室内空调温度过低,避免对人体吹;第三、生冷食物应少吃;第四、少吃寒凉药,比如含牛黄一类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