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道息肉手术后吃什么

62604次浏览

肠道息肉手术后可以适量吃小米粥、鸡蛋羹、鱼肉泥、蒸南瓜、香蕉泥等软烂易消化食物,也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辅助恢复。术后需避免辛辣刺激及粗纤维食物,建议少食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一、食物

1、小米粥

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煮至软烂后易于胃肠吸收,适合术后早期食用。其温和质地可减少肠道刺激,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术后1-3天可少量多次进食,温度以温热为宜。

2、鸡蛋羹

鸡蛋羹提供优质蛋白和卵磷脂,蒸制后形成细腻凝胶状,不会增加肠道负担。蛋白质有助于创面修复,建议选择全蛋羹而非纯蛋白,每日摄入不超过2个鸡蛋

3、鱼肉泥

鳕鱼或龙利鱼等白肉鱼制成的鱼泥含有易消化的动物蛋白和Omega-3脂肪酸,清蒸后去刺捣碎食用。脂肪酸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建议术后3天后开始添加,每次50-100克。

4、蒸南瓜

南瓜蒸熟后捣成泥状,含果胶和β-胡萝卜素,能保护胃肠黏膜。其低纤维特性适合术后肠道恢复,可搭配米粥食用,注意去除南瓜皮和籽部粗纤维部分。

5、香蕉泥

熟透香蕉制成泥状可提供钾离子和果糖,帮助预防术后低钾血症。香蕉中的抗性淀粉经加热后更易消化,建议选择表皮出现黑斑的成熟香蕉,术后2天后适量食用。

二、药物

1、康复新液

康复新液含美洲大蠊提取物,能促进黏膜创面愈合,适用于息肉切除后的肠道修复。需空腹服用以增强药效,使用前摇匀,常见剂型为每瓶50毫升口服溶液。

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该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需用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常见规格为每袋1克活菌散剂,含长型双歧杆菌等三种菌株。

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含枯草杆菌和肠球菌的复合益生菌,能抑制致病菌过度繁殖。颗粒剂型便于儿童和吞咽困难者服用,建议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使用,每袋通常含1.5亿活菌。

4、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通过吸附肠道内毒素缓解术后腹泻,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其层状结构能覆盖保护肠黏膜,常见剂型为每袋3克散剂,服用后可能引起轻度便秘。

5、乳果糖口服溶液

乳果糖作为渗透性缓泻剂,可预防术后便秘且不刺激肠壁。初始剂量建议每日15-30毫升,根据排便情况调整,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

术后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2周内避免芹菜、竹笋等高纤维蔬菜。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2000毫升,餐后适当散步促进肠蠕动。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应立即返院复查。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定期进行肠镜随访。

相关推荐

解大手出血是鲜红色是什么原因
解大手出血且颜色为鲜红色,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痔疮、肛裂、肠道肿瘤、肠道息肉等疾病所致,另一方面可能和缺血性肠病有关。这些因素都是引起大便出血的主要诱因,需要及时辨别。
肠道息肉是什么
肠道息肉是在肠道黏膜上突出的赘肉,这些赘生物有增生性的、腺瘤性的、还有就是炎症引起的这种情况。大多数的是腺瘤性的比较常见,而这类息肉后期会有发生恶变的可能,一旦发现肠息肉这类东西就要及时进行肠道检查,同时再做病理上的诊断来判断有没有发生肿瘤的风险。肠道息肉发现以后可以及时切除,这样可以预防病变,而且要注意定期检查身体,调理肠道健康,如果发现肠道不适就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这样可以避免肠道疾病严重的病变,每年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肠道有没有问题。
语音时长 01:10

2021-04-09

88830次收听

肠道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肠道息肉指是结肠息肉,其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主要跟年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遗传、肠道慢性病变等有关。一、年龄。临床上可发现结肠息肉随着年龄增多、增大逐渐出现,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年轻人;二、跟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多吃纤维素食物对息肉形成有一定减少作用,多吃辛辣食物、高脂饮食,可能会增加息肉生长风险;三、跟遗传有一定关系,如某种多发性息肉病,明显跟父母遗传基因缺陷有关;四、肠道慢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反复损伤修复过程中,也可形成炎性息肉。息肉对身体危害主要跟性质有关。如腺瘤性息肉有发生癌变的风险,但不是马上就会发生癌变。因此在肠镜检查过程中,若提早发现息肉,给予内镜下处理,可避免以后发生恶性肿瘤情况。
语音时长 01:37

2020-07-03

50051次收听

肠道息肉切除后应注意什么
肠道息肉切除后应注意卧床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手术后先流食到半流食,再逐渐正常饮食。随着内镜的普及,在肠镜下发现息肉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结肠癌大部分都是由腺瘤性息肉变来,所以早期发现结肠息肉并给予切除,能够避免结肠癌的发生。肠道切除目前应用的方法都是内镜下EMR,就是用圈套器套扎、电烧。术后的注意事项是与息肉的大小有关,很小的息肉切除之后,黏膜很快就得到修复,没有什么特殊的注意事项。息肉比较大,切除之后就要注意,因为切除之后还会有迟发的出血和穿孔的情况,所以结肠息肉切除之后建议卧床休息,不要剧烈的运动,可以适当运动。根据息肉的切除情况,是否要禁食或者半流食。如果切除的息肉比较大,而且数量比较多,比如超过3到5个,建议手术当天暂时不要吃东西,以防一时有消化道出血,可以及时的进内镜进行止血治疗。不担心有出血的情况,术后第一天就可以吃流食,建议吃粥、米汤,少进食固体食物。没有什么情况,在术后第二天后就可以吃半流食,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语音时长 01:35

2020-07-03

59558次收听

肠道息肉手术需要住院吗
现在肠镜越来越普及,在肠道的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很小的息肉,内镜医生可能直接用活检钳就给它钳除掉了,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住院,就直接解决了。如果这个息肉长得比较大,用活检钳就无法钳取,就得需要用内镜下的圈套器,通过电烧的方式能把它清除,我们把这种手术方式称为EMR或者是ESD。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因为这个手术是在肠道的粘膜上进行,要是通过电或者是热的方式把它清除掉,这样就会有一些穿孔和出血的风险。这种情况下,一旦要穿孔或出血,就需要在住院期间紧急处理。同时即使是很顺利的把息肉切除,还有一种情况叫迟发性的出血和穿孔,往往在术后的几个小时或者一天才会出现,因此患者留院期间观察度过危险期,能保证他在回家之后不会有什么问题。一旦在入院期间出现了出血和穿孔,内镜医生可以马上进行干预,然后解决问题,避免引起后续的严重后果。所以胃肠道的息肉手术建议住院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33

2020-07-03

61285次收听

胃肠道息肉应该如何预防
胃肠道息肉性质不尽一样,胃的息肉大部分都是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这种息肉往往不会癌变,所以不用特别的紧张。胃息肉的发生往往跟基因有关。现在的一些研究显示,长期服用PPI类的抑酸药,也就是说质子泵抑制剂,通常的奥美拉唑之类的药长期服用可以导致胃息肉的发生。结肠息肉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它往往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所以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比如男性五六十岁之后,就常规建议去做肠镜检查,要及早发现息肉,及早切除。目前认为饮食结构对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比如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少纤维素饮食,对于长息肉有一定促进作用。另外有一些疾病的反复炎症导致肠黏膜的损伤,修复过程中也容易长息肉,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之类的炎症性肠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也避免这些息肉的发生。总之,息肉在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所以内镜的检查能够防止胃肠息肉损伤最有效的一个办法。
语音时长 01:34

2020-07-03

65398次收听

肠道息肉切除后应注意什么
肠道息肉的出现确实也会伴有着很多的症状,有着严重的危害性,所以就应该积极的选择手术治疗,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也应该注意一些小细节,需要留院观察,也应该避免生活中的过度劳累,注意并发症的出现,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的接受复查。
肠道息肉手术需要住院吗
肠道息肉确实会产生较多的危害性,所以也必须要尽快的接受手术治疗,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一般都是要住院三天,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住院7天,在住院期间应该多注意休息,禁止摄入食物,如此才能够有效的促进病情的恢复。
肠道息肉不治疗可以吗
虽然说肠道息肉是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肠胃方面的疾病,但是依旧不容人们忽视,如果长时间不治疗的话,不光会导致人们的身体出现,直肠脱除以及肠狭窄等病症,很有可能会导致人们的身体爆发中毒性肠扩张这类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人们死亡。同时部分长时间不治疗的病人可能最后会出现癌变的情况。
肠道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结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形成原因包括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经常吃腌制品食物等饮食因素,以及还包括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等,这些均是生活之中常见的结肠息肉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