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脱肛
脱肛是指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从肛门脱出的病症,医学上称为直肠脱垂。脱肛主要有轻度黏膜脱垂、完全性直肠脱垂、嵌顿性脱垂、慢性复发性脱垂、先天性脱垂等类型。

1、轻度黏膜脱垂
轻度黏膜脱垂通常表现为排便时直肠黏膜外翻,可自行回纳。可能与长期便秘、腹泻或排便用力有关。患者可能伴有肛门坠胀感或少量出血。日常可通过高纤维饮食、温水坐浴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等药物。
2、完全性直肠脱垂
完全性直肠脱垂指直肠全层脱出肛门,长度超过5厘米,需手动复位。常见于老年盆底肌松弛患者,可能合并肛门失禁。这类患者需避免久蹲,可进行提肛锻炼,必要时采用直肠悬吊术或腹腔镜手术修复。
3、嵌顿性脱垂
嵌顿性脱垂是脱出肠管无法回纳的急症,伴随剧烈疼痛和水肿。多因脱垂后未及时复位导致,可能引发肠管缺血坏死。需立即就医处理,医生可能使用手法复位或紧急行Altemeier手术,术后需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
4、慢性复发性脱垂
慢性复发性脱垂患者一年内发作超过3次,常见于多次分娩女性或前列腺增生男性。长期脱垂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损伤。除硬化剂注射治疗外,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局部循环。
5、先天性脱垂
先天性脱垂多见于骶骨发育异常的儿童,常合并脊柱裂等畸形。患儿哭闹或排便时可见直肠脱出。轻症可通过肛周电刺激促进肌肉发育,重症需行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需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功能。
脱肛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搬运重物或长时间屏气动作,建议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若发现脱出物颜色发紫或伴随发热,须立即就医处理。
相关推荐
02:43
02:41
02:05
01:3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为什么会有脱肛脱肛是怎么得的
- 2 什么是脱肛
- 3 脱肛是否严重
- 4 脱肛应该怎么处理
- 5 经常脱肛什么引起的
- 6 脱肛形成是怎么得的
- 7 容易脱肛是怎么得的
- 8 脱肛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