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肝炎可以自愈吗

55148次浏览

肝炎是否可以自愈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判断,部分急性病毒性肝炎可能自愈,慢性肝炎通常需要医疗干预。

病毒性肝炎中的甲型和戊型肝炎多为急性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能通过充分休息、营养支持等实现自愈。这类肝炎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病程一般持续1-2个月。乙型、丙型肝炎转为慢性后,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自愈概率极低。长期慢性炎症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需通过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进行规范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属于非病毒性肝炎,基本无法自愈。自身免疫性肝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控制炎症活动。酒精性肝炎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并配合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严重者需肝移植。药物性肝炎在停用损肝药物后部分可恢复,但若已造成广泛肝坏死则需人工肝支持治疗。

建议肝炎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为主,可适量食用鱼肉、鸡蛋、西蓝花等食物。慢性患者需遵医嘱长期用药,每3-6个月进行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查。出现腹胀、呕血等表现时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肝区刺痛是什么原因
肝区刺痛可能与胆囊炎、胆结石、肝炎、肝脓肿、肋间神经痛等因素有关。肝区刺痛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能伴随发热、恶心、黄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手掌发黄应该怎么调理
患者手掌皮肤发黄,可以由很多原因导致。经常用手劳动的人,手掌皮肤过度摩擦,而导致手掌皮肤角质层肥厚,带有黄色色调。患者要减少手掌皮肤摩擦,经常用手劳动的人群要戴手套。也有的患者由于食入过多胡萝卜或橘子等富含有胡萝卜素的蔬菜水果,而导致胡萝卜素血症,首先表现在手掌、脚掌的皮肤发黄,患者要减少富含有胡卜素的食物的摄入。另外,患者有肝脏疾病,皮肤瘙痒伴有黄疸,药物引起的黄染也可表现手掌、脚掌的皮肤发黄。
语音时长 02:24

2021-09-29

69790次收听

01:55
甲乙丙丁戊肝的传播途径
病毒性肝炎分为五种类型,甲、乙、丙、丁、戊,不同的病毒性肝炎,有不同的传播途径。这五种肝病毒当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一样,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粪口传播途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一样,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其中,甲型肝炎是以母婴传播为主,血液传播、体液传播也比较多见,性传播相对概率低一些。所以,在划分的时候,把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算作一类,都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乙、丙、丁这三种,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肝炎症状有哪些
不同类型的肝炎可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腹胀、尿黄、肝区压痛、肝掌、蜘蛛痣等,黄疸型肝炎,可有黄疸出现,重型肝炎可有神志改变、嗜睡等精神症状和体征。此外,根据病因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伴随症状。急性肝炎常常出现症状,但慢性肝炎可以没有明显不适表现,因此容易被忽视,瘀胆型肝炎可出现皮肤瘙痒,灰白便等。酒精性肝炎患者还可见酒精性面容、酒糟鼻等。患者呈肝病面容,皮肤瘙痒、晦暗无光,双颊可有褐色色素沉着,有黄疸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慢性肝炎可在颈部、前胸、手背、上臂等部位见蜘蛛痣。重型肝炎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可出现上腹隐痛、黑便或呕血。甚至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睡、昏迷等。
语音时长 01:26

2021-06-09

80818次收听

肝炎的表现及预防
肝炎是我们平时所做的体检必定会检查的项目之一,目前来说,这也是一种非常容易感染的疾病,肝炎的发病原因非常的多,在这里也不能跟大家一一的进行分析,但是对于肝炎的表现形式以及肝炎的预防还是需要再次强调的。急性黄疸型肝炎起初出现疲乏无力,胃口不好,厌油腻性食物,常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
临床中几种特殊的肝炎类型
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以肝细胞变性、坏死或间质性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炎症,除人们熟知的甲肝、乙肝等病毒性肝炎,还可分为淤胆型肝炎、妊娠期肝炎、药物性肝炎、小儿肝炎、老年性肝炎等不同类型。
得了乙型肝炎会缩短寿命吗?
网友咨询:患有应已有很多年了,之前的一些病友有因肝病而死的,对此一直心存余悸,虽然目前没有什么异常不适症状,但会不会也有一天发展为肝癌呢?得了乙肝大三阳会缩短寿命吗?鉴于上述患者的疑问,就一份数据调查报告,借此回答: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93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左右,而我国的人均寿命
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目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主要是从疫苗的持久性,以及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还有能够预防的疾病这三个方面去入手,一般来说只要是到正规的场所去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的注射,就能够获得比较不错的抗体,那么在预防疾病方面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重型肝炎传染吗
肝炎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肝炎。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主要是依据其发病原因。肝炎根据是否病毒感染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目前病毒性肝炎分为嗜肝性与非嗜肝性,嗜肝性又分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还有合并丁型。甲肝和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播,有比较强的传染性,主要是进食甲肝或戊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等感染。乙肝和丙肝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重型肝炎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有可能通过消化道、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非病毒性肝病,常见有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这些重症肝病不会传染,所以重型肝炎是否传染与发病病因相关系。
语音时长 01:26

2020-02-10

59366次收听

肝炎治疗方法是什么
我国是肝炎大国,常见的肝炎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等。肝炎治疗原则分为两部分:病因治疗和症状治疗。首先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是抗病毒治疗,只有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后,才能减少肝细胞炎症坏死,延缓病情进展。病毒性肝炎中的丙型肝炎,只要是丙型肝炎病毒阳性,则建议抗病毒治疗,并且目前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治愈丙肝。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不需要针对病原体治疗。如果是酒精性肝炎应强调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则强调饮食生活习惯的干预,药物性肝损伤需要注意避免再次服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并尽量做到不滥用药物。对症治疗,主要是积极保肝抗炎、退黄等治疗,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
语音时长 01:29

2020-02-10

58914次收听

02:45
乙型肝炎会不会传染
乙型肝炎会传染,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属于乙类传染病。乙肝是否传染要根据血液学和HBV-DNA的化验结果来判断。HBV-DNA又叫乙肝病毒定量,反映了1毫升血液当中有多少乙肝病毒在复制。如果HBV-DNA定量阳性就提示该患者乙肝病毒处于复制期,具有传染性。HBV-DNA定量结果的高低不同代表患者的传染性也不一样。乙肝病毒DNA在10的4次方以下称为低载量,10的4次方到6次方叫中载量,10的6次方以上的叫高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传染性比较强,低病毒载量乙肝患者的传染性比较小。如果经过积极抗病毒治疗后HBV-DNA检测不到,传染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02:36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具体来说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母婴、血制品,性接触。有40%-50%的乙肝病人是通过母婴传播的,这是乙肝病人多的原因之一。通过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进行母婴阻断,防止新生儿感染乙肝;乙肝大三阳孕妇可以在孕中期短期使用相对安全的抗病毒药物阻断乙肝传播。体内没有保护性抗体的人,接触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后会感染,另外有创性操作过程也可能被感染。多个性伴侣的情况下特别容易感染,建议提前注射乙肝疫苗保护自己。
02:48
乙型肝炎如何治疗
乙型肝炎根据发病方式的不同,可以通过输液,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多属于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和急性甲肝、戊肝治疗相似,主要是通过输液保肝降酶,观察病人的病毒指标,95%的病人经三到四周的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毒量减少,传染性消失,半年内达到痊愈。慢性乙型肝炎最关键的是抗病毒治疗,争取把病毒复制转阴,让肝脏炎症不再持续发展,降低肝硬化和肝脏肿瘤的发生率。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两大类:1、注射用药物干扰素类,治疗疗程比较短,但是副作用相对大。2、口服类药物核苷或者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安全,但需要长期用药。
碱性磷酸酶高是怎么回事
碱性磷酸酶高表明肝脏或胆囊有问题,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结石或胆管堵塞。也表明与骨骼有关问题,如佝偻病、佩吉特病、骨癌或甲亢。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中的酶。有助于分解体内的蛋白质,并以不同形式存在,这取决于来源。肝脏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也有是由骨骼、肠道、胰腺和肾脏产生的。在孕妇中,碱性磷酸酶是在胎盘中产生的。血液中碱性磷酸酶的异常水平通常意味着肝脏、胆囊或骨骼问题。碱性磷酸酶高还表明营养不良、肾癌肿瘤、肠道问题、胰腺问题或严重感染碱性磷酸酶的正常范围因人而异,取决于年龄、血型、性别和是否怀孕。正常范围在儿童中较高,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极少数情况下,高水平的碱性磷酸酶可提示心力衰竭、肾癌、其他癌症、单核细胞增多症或细菌感染。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7

52914次收听

03:05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一种总称,包括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炎都会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饮食不良等症状。在中国引起最多的肝炎就是病毒性肝炎。由于引发肝炎的病因不同,虽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