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需要做什么检查
消化不良通常需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腹部超声、血液检查、粪便潜血试验等检查。消化不良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帮助诊断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检查前需空腹,医生会通过内镜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胃镜检查能清晰显示黏膜充血、糜烂或肿物等异常,是确诊上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可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胃黏膜活检确诊。呼气试验需空腹服用标记尿素胶囊后检测呼出气体,无创且准确性高。阳性结果需结合症状决定是否进行根除治疗。
3、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可评估肝胆胰脾等器官结构,排除胆囊结石、胰腺炎等疾病引发的消化不良。检查前需禁食减少肠道气体干扰,能清晰显示器官形态异常或积液。对于右上腹疼痛伴消化不良者,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贫血,肝功能检查能发现肝胆疾病,淀粉酶检测有助于胰腺炎诊断。抽血检查需空腹进行,异常指标如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增多等可为病因诊断提供线索,同时监测营养状况和电解质平衡。
5、粪便潜血试验
通过化学或免疫法检测粪便中隐匿血液,帮助筛查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如溃疡、肿瘤等。需避免检查前摄入动物血或某些药物干扰结果。持续阳性提示需进一步胃肠镜检查,尤其对40岁以上有报警症状者尤为重要。
消化不良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及产气食物,细嚼慢咽减少胃肠负担。可适量食用山药、小米粥等易消化食物,饭后适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若症状持续或出现体重下降、呕血等报警症状,须立即复诊排查器质性疾病。遵医嘱用药期间避免自行服用抑酸剂或促动力药掩盖病情。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消化不良什么引起
- 2 什么是消化不良
- 3 消化不良是怎么产生的
- 4 消化不良怎么引起的?
- 5 消化不良怎么引起的
- 6 消化不良是怎么引起的
- 7 消化不良是怎么得的
- 8 怎么避免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