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骨髓炎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活动受限、皮肤破溃流脓、全身乏力等。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感染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治疗。
1、局部红肿热痛
骨髓炎早期可出现患处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明显发热感,伴随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能在夜间加重。常见于长骨如胫骨、股骨等部位,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需通过X线或MRI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2、发热
患者可出现38℃以上的中高热,伴随寒战、出汗等症状。发热多由细菌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需卧床休息并配合静脉输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等药物控制感染。
3、活动受限
病变骨骼周围肌肉会出现保护性痉挛,导致关节屈伸困难。如脊椎骨髓炎可引起腰部僵直,下肢骨髓炎可能导致跛行。急性期需严格制动,慢性期可进行康复训练改善功能。
4、皮肤破溃流脓
慢性骨髓炎常见皮肤形成窦道,持续排出黄白色脓液,带有坏死骨片和腐臭味。可能与治疗不及时或耐药菌感染有关,需手术清除死骨并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冲洗。
5、全身乏力
长期感染消耗会导致贫血、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易合并电解质紊乱。需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骨髓炎患者应保持患肢抬高休息,避免负重活动。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出现高热不退或疼痛加剧时需立即复诊。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