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眩晕怎么预防

62003次浏览

眩晕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因、适度锻炼、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眩晕可能与内耳疾病、脑血管病变、血压异常等因素有关,需针对性干预。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前庭系统功能,建议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熬夜。饮食上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时,每隔1小时休息5分钟,避免视觉疲劳诱发头晕。

2、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使用阿卡波糖片控制餐后血糖波动。贫血患者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改善脑部供氧不足导致的眩晕。

3、避免诱因

快速起身时需扶靠固定物,预防体位性低血压。避免长时间低头或突然转头,减少颈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乘坐交通工具前30分钟可服用茶苯海明片预防晕动病,密闭空间注意通风换气。

4、适度锻炼

每周进行3-5次前庭康复训练,如眼球追踪练习、平衡垫站立等,每次20分钟。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增强本体感觉。避免剧烈旋转类运动,游泳时注意保持耳道干燥。

5、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筛查脑供血异常。突发眩晕伴头痛呕吐时,需急诊排查后循环缺血。长期耳鸣者应做纯音测听和耳石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日常可练习闭眼单腿站立测试平衡功能,从10秒开始逐步延长时间。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等绊脚物,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眩晕发作时应立即坐下或平卧,记录发作时间与伴随症状,就诊时携带血压、血糖监测记录供医生参考。梅尼埃病患者需长期低盐饮食,限制每日液体摄入在1.5升内。

相关推荐

晕眩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什么是眩晕,眩晕是因为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或者位置性的一些错觉,它可能涉及很多的学科,绝大部分人在一生当中都有这样的一些经历,也就是我们会出现视物旋转的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视物旋转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有变异等等的自主神经伴随的症状,出现了眩晕的情况,通常会分为真性眩晕以及假性眩晕,从病理方面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以及中枢性的眩晕。所谓周围性的眩晕是因为内耳迷路或者前庭部分,前庭神经的颅外段,也就是内听道内的一些病变而引起的眩晕,这样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是美尼尔病、耳石症等等,都会造成周围性眩晕,也就是说耳朵的一些疾病,造成的这样的一些症状,周围性的眩晕通常,表现是发作比较剧烈,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发作通常和头位,或者体位的改变是有明确的时间关系的,也就是我们说一转头或者一改体位就会出现了,明显的视物旋转的这种情况,但是这样的耳源性的眩晕,它的眩晕的时间发作是比较短的,通常在数分钟之内就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同时这样的病人会有一些恶心、呕吐、心慌、出汗、便意等等一些伴随症状,出现了这种症状应当保持不动,保持平卧这样的症状,会帮助我们缓解周围性眩晕的症状出现。中枢性眩晕是由于颅内的一些疾病造成的症状,通常情况下中枢性眩晕的症状比较轻,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没有体位的一个诱发的因素,应当到医院的神经科就诊,来明确是否是颅内的疾病,造成的这样的一些头晕。
语音时长 02:20

2021-07-09

73675次收听

眩晕症有必要做脑血管造影吗
眩晕症有必要做脑血管造影。眩晕症并不是一种疾病,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导致出现的综合症状,而眩晕正在发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的先兆诱因,并不是特别的明确,会涉及到脑科、耳鼻喉科、骨科或者是内科,所以有必要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时还需进行耳科检查、磁共振检查、心电图、头颅CT、血常规。及早的进行全面的检查,能够有效的诊断相关的病情。根据检查的结果,明确引起眩晕症的原发病因之后,针对原发病采取药物或者是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眩晕症的病情发展。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10

80737次收听

眩晕症的食疗方法
食疗对于眩晕症的治疗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眩晕症,而且还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的,这是所有眩晕症患者们所希望看到的。同时,我们的现实中对于眩晕症的食疗方法也是有好多的,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有关眩晕症的食疗方法。
眩晕症该如何治疗
眩晕症本身的病因就是很复杂的,牵涉的各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多,眩晕症的患者还是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所以当患疾病的时候不要害怕,眩晕症找对病因是很好治疗的,那么,眩晕症该如何治疗呢?
怎么预防眩晕症呢
眩晕症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对空间定位而发生的一种动性或者位置性错觉,发作的时候时常感到天旋地转的晕,还常有恶心、呕吐、冒冷汗、耳鸣等症状,眩晕症患者在日常生活要多多注意,那么,该怎么预防眩晕症呢?
眩晕症的诊断标准
无论是哪一种疾病的诊断,都是有诊断标准的,在我们怀疑自己患上了某种疾病的时候,就可以对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一个了解了,那么眩晕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如何快速缓解眩晕
眩晕的出现,其实有着各类不同的原因,要想有效缓解眩晕,也必须掌握正确方式,可以选择热水泡手的方式,促进血管的扩张,也可以选择运动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但是如果眩晕的症状比较严重,并不建议外出运动,一定要卧床休息。
02:01
眩晕中医治疗
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是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然后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主要用药包括天吗够疼汤、镇肝熄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左归丸等。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治疗通常用天麻钩藤汤或者是镇肝熄风汤来平肝熄风。由于脾胃运动失常,痰湿内生、痰浊上蒙清窍所引起的眩晕,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恶心、头重昏沉、感觉不清楚,这时可以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来化湿祛痰,健脾和胃。还有一种眩晕是由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所导致的脑髓空虚、清窍失养的眩晕,大多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乏力以及心慌气短的症状,治疗用归脾汤或者是左归丸来补养气血,滋养肝肾,养阴填精,治疗眩晕。
02:29
眩晕怎么办
眩晕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眩晕的发病原因有周围性眩晕,也有中枢性眩晕,还有些其他因素,或者焦虑、精神因素所引起。如前庭功能引起的眩晕可以服用某些改善前庭功能的血管扩张剂,常用的有西比灵。眩晕还有一种情况是耳石症,得耳石症的患者眩晕时要注意有一个特点,患者的眩晕发作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超过一分钟可能就不是耳石症,所以耳石症容易引起误诊。如果有眩晕发作的时候,首先患者自己不要着急、不要紧张,要放松心情。如果自己可以做动作,通过慢慢的吸气、慢慢的呼气,放松心情,使心情平静下来,观察眩晕是否依然存在,如果还出现,可以到医院就诊。由于眩晕发作的原因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治疗,不能自行购买药物治疗,有可能会耽误病情或者引起不良反应。
突发性耳聋会眩晕的原因
突发性耳聋有可能是耳朵突然出血引起听力的下降,部分的功能受到了损伤,比如平衡受到影响,就会引起眩晕的表现。通常都会伴随着耳石症等疾病,主要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调理为主。血液循环改善好了之后,脑部的供血也会恢复,眩晕的症状也会减轻。
语音时长 00:57

2018-09-21

53659次收听

眩晕是什么病
眩晕是一种运动的幻觉,是机体对所处空间的定向障碍和平衡感觉障碍。眩晕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常觉得周围的环境在转或自身的身体在转,另外觉得自己身体在移动,在眩晕发作时会感觉站立不稳,容易发生跌倒。
语音时长 01:12

2018-09-21

59130次收听

眩晕怎么缓解
眩晕发作时,首先不要着急,不要紧张,要放松心情。要是还出现就要到医院就诊。因为眩晕的发病原因是不一样的,有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治疗,不要随意做主去购买一些药物治疗,很有可能耽误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
语音时长 01:52

2018-09-21

53704次收听

01:52
眩晕跟哪些疾病有关
眩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引起眩晕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前庭神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才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通常情况下,美尼尔综合征以及耳石症的疾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同时,这两种疾病也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都会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而诱发人体出现眩晕的症状。同时,出现眩晕的症状,也不排除一些少见的疾病,比如颈部肿瘤以及头部的肿瘤等疾病,都可以引起患者出现眩晕的症状。另外,出现眩晕,与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患者在出现眩晕之后,应该引起重视,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找到引起眩晕的病因,尽快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02:31
什么是眩晕
眩晕、头晕以及头昏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也是患者在临床上,三个不同的表现。通常情况下,眩晕是指在没有外界的刺激下,突然发生的一种运动错觉,比如出现眩晕的患者,可以有旋转感,或者是有上升感;而出现头晕的患者,并没有运动异常的情况,只是会具有头昏脑胀的感觉。对于出现眩晕这种症状的患者,首先应该前往耳鼻喉科就诊。同时,大家应该注意的是,儿童也可以存在眩晕的情况。有很多的人认为眩晕只是在成人的群体当中,才出现。但是,儿童这个群体,也会有眩晕症状的存在,只是孩子不会描述存在眩晕的状态。如果孩子出现走路不稳,或者是在黑暗当中出现视物不清,或者经常会说有头晕,以及有不适感的情况,需立即前往耳鼻喉科确诊,及时进行治疗。
01:52
什么是眩晕症
眩晕症指的是看东西旋转或者自身感觉到旋转的一类症状,同时,眩晕症是目前神经内科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在门诊中,大概有50%的病人都是因为眩晕来就诊的,所以,得了眩晕一定要尽早的到医院进行治疗,而与眩晕症相似的一类是头晕,但是头晕多表现为看东西不转,自身也没有感觉到旋转的一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