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一种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用于筛查凝血因子缺乏或抑制物存在的情况。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肝素治疗、狼疮抗凝物阳性等因素有关,缩短则常见于高凝状态或标本处理不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通过加入特定试剂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测量血浆凝固所需时间。该检查对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敏感性较高,若这些因子活性降低或存在抑制物,会导致时间延长。肝素治疗会显著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因此常用于监测肝素抗凝效果。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因子Ⅱ、Ⅶ、Ⅸ、Ⅹ减少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也会延长。狼疮抗凝物是一种病理性抗磷脂抗体,可干扰磷脂依赖性凝血反应,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假性延长。标本采集不当如抽血不畅、抗凝剂比例不当、标本溶血等情况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可能提示高凝状态,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恶性肿瘤、妊娠后期等。某些遗传性血栓倾向如因子Ⅴ莱顿突变也可能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轻度缩短。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常饮食,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若结果异常,需结合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等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或抑制物筛查。日常应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避免外伤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相关推荐
02:55
0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