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的病理现象,主要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

1、食管下括约肌松弛
食管下括约肌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关键屏障,当其张力降低或一过性松弛时,胃酸易反流至食管。这种情况可能与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刺激有关,长期存在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2、胃内压力升高
腹压增加或胃排空延迟会导致胃内压力上升,促使胃酸突破食管下括约肌。常见于肥胖、妊娠、暴饮暴食等情况,可能伴随嗳气、腹胀等症状。建议控制体重、少食多餐,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
3、食管清除能力下降
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时,无法及时清除反流的胃酸,导致黏膜长时间接触酸性物质。老年人、硬皮病患者易出现此类问题,常表现为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可通过抬高床头、睡前禁食改善,必要时使用莫沙必利片促进食管蠕动。
4、胃酸分泌异常
胃酸分泌过多会加剧反流对食管的损伤,常见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泌素瘤等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空腹时反酸加重,胃镜检查可见食管糜烂。需根除幽门螺杆菌或治疗原发病,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
5、解剖结构异常
食管裂孔疝等解剖缺陷会破坏抗反流机制,导致胃部分嵌入胸腔。这类患者往往有长期顽固性反流,可能需手术修复。确诊需依靠钡餐造影或胃镜,轻症可使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配合体位调节缓解。
胃食管反流患者应避免咖啡、巧克力、薄荷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进食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控制BMI在18.5-24之间。若每周症状发作超过2次或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评估是否存在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日常可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02:10
03:30
01:49
03:27
03:2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 2 胃食管反流病什么引起的
- 3 胃食管反流病严重吗
- 4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 5 怎么引起胃食管反流病
- 6 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引起的
- 7 胃食管反流病什么引起的?
- 8 胃食管反流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