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钩虫病是什么

55804次浏览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两种类型。钩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性幼虫传播,可能引起贫血营养不良、腹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

1、传播途径

钩虫病的感染性幼虫存在于潮湿土壤中,当人体皮肤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时,幼虫可穿透皮肤进入体内。赤脚行走或徒手接触含有幼虫的泥土是常见感染方式。幼虫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后,通过气管上行至咽部被吞咽,最终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2、早期症状

幼虫侵入皮肤时可出现局部瘙痒性皮疹,称为钩蚴性皮炎。幼虫移行至肺部可能引起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这些早期表现通常在感染后1-2周出现,容易被误认为普通皮肤病或呼吸道感染。

3、肠道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后,可能引起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不适。钩虫通过口囊吸附于肠黏膜,不断更换吸血部位可导致肠壁多处微小出血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喜食泥土、生米等异常行为。

4、贫血表现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程度与感染虫体数量、病程长短以及个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5、诊断治疗

粪便检查发现钩虫卵可确诊。常用驱虫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和双羟萘酸噻嘧啶片。严重贫血患者需同时补充铁剂和蛋白质。治疗后2-4周需复查粪便,必要时重复给药。预防重点在于改善卫生条件和避免皮肤接触污染土壤。

预防钩虫病应注意避免赤脚行走,在可能接触污染土壤时穿戴防护鞋袜。加强粪便管理,避免用人粪施肥。流行区居民应定期进行寄生虫筛查。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或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期间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