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家长如何发现宝宝有新生儿黄疸

54301次浏览

家长发现宝宝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有很多种,首先可以查看黄疸出现和消退的时间,如果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疸,那么大多是新生儿溶血病或其他先天性感染所造成的;如果是出生后2~3天出现了黄疸,大多是生理性黄疸;而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也比较快,一般不会超过两周。在这期间需要观察胎儿的精神状态,建议可以去医院通过检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很多宝宝在出生后都会患上黄疸,这主要是因为血清中胆红素过高所造成的,黄疸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性现象,通常不会持续太久时间,这也属于生理性黄疸。但也有一种黄疸是病理性的黄疸,是因为患上了某种疾病所造成的,这种情况需要尽早治疗,那么家长如何发现宝宝有新生儿黄疸呢?
  1、黄疸出现时间
  新生儿黄疸首先需要判断黄疸出现的时间,如果宝宝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疸,那么可能是新生儿溶血病,还有可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先天性感染所造成的。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了黄疸,那么通常是生理性黄疸;4~7天后出现的黄疸,主要是母乳性黄疸,或因为白血病所造成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在出生7天后才出现黄疸,那么很多情况都有可能,例如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等等。
  2、黄疸消退时间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是生理性黄疸,那么在出生后的5~7天就会慢慢消退,最长不会超过两周;如果是早产儿,那么黄疸消退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到3~4周。如果宝宝黄疸超过了两周还没有消退,或黄疸已经消退了,但又反复发作,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建议要引起警惕。
  3、胎儿的精神状态
  宝宝一旦出现了黄疸的情况,在这期间就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例如吮吸力弱、精神状态差或难以安抚等烦躁状态,就需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4、黄疸的严重程度
  宝宝患上黄疸后,如果肉眼看只能看到眼白和脸色微黄,但身体并没有明显发黄的情况,就说明黄疸的情况并不严重;但如果四肢躯干都出现了黄疸的症状,就说明是中度黄疸;如果手心和脚心都发黄,就说明黄疸的程度比较严重。但是一般建议不要用肉眼的方式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最好是去医院进行皮测血清胆红素值来判断。

相关推荐

02:46
新生儿病黄疸要紧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特点:新生儿情况良好;黄疸会自行消退;血清胆红素小于85μmol/L(即5mg/dl);血清总胆红素尚未超过小时的胆红素曲线的第95个百分位,或者未达到相应的日龄、胎龄,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病理性黄疸特点: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值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持续时间长于生理性黄疸;部分患儿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怎样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比较早,一般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黄疸;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会持续2~4周,甚至更长;病情要比生理性黄疸更严重,而且病情发展非常快,治疗不及时会诱发智力低下、抽搐等并发症;病理性黄疸还容易反复发作。
新生儿黄疸21严重吗
当新生儿的黄疸在21的时候,还是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不管是生理性的黄疸还是病理性的黄疸都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尽早的进行治疗,以免胆红素对新生儿的大脑产生影响,导致智力低下和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出现。
02:56
新生儿黄疸总高那么一点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如果总是高一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不超过12,新生儿出现12点多,其他状态都很好,我们可以观察。因为生理性黄疸随着年龄的增加的话,会逐渐下降,不用太过担心。如果它的值在随着年龄增加的时候也没有下降,还是要超过正常值,就要考虑病理性黄疸,需要进行干预。对于新生儿来讲,黄疸并不是固定值,需要根据出生时间进行判断,比如5-7天升高,7-14天到达高峰值,14天后下降,这是正常情况。如果黄疸降到正常之后,又出现高于正常值一点的情况,就需要做相关检查找出病因。总之,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都会自然下降无需干预,病理性及其他疾病类黄疸需要积极干预,使新生儿尽快恢复正常。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出现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临床问题。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暂时性的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的食欲不振外,没有其临床症状。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每日的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毫克每分升,或者每小时大于0.5毫克每分升,持续时间比较长,逐月而儿大于两周,早产儿大于4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的加深加重或者消退后重复出现,或者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能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的黄疸。即使患儿患了病理性黄疸,也不用焦虑,病理性黄疸及时去医院就诊,大部分都是可以痊愈的。出生后的孩子,家长应该动态地在自然光下观察黄疸的变化,及时的去专业医院就诊。新生儿黄疸就是不可怕的,是能够治愈。
语音时长 01:52

2019-12-20

60273次收听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不能治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治好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绝大多数的病理性黄疸是能够完全治愈的,但也取决于病因和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单纯的以胆红素水平增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可以通过蓝光的治疗达到治愈。部分患儿的黄疸原因可能是宫内的感染,血型的不和,酶的先天性缺乏所致。针对病因的治疗以及辅助退黄治疗以后,也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如果黄疸治疗不及时,严重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可能会遗留下永久、持续的神经系统的损害,包括锥体外系的损害,感觉性听力的丧失、眼球运动的障碍和牙釉质的发育的不良,所以一定建议家长发现孩子的黄疸,要动态观察孩子黄疸的水平,及时的上专业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就诊,监测黄疸胆红素的水平,避免延误病情。因为一旦延误病情,黄疸水平太高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的后遗症,甚至今后孩子的死亡,以及神经系统的症状,都会对孩子的终生造成影响,及早的治疗病理性黄疸是很有必要的。
语音时长 01:54

2019-12-20

55076次收听

02:59
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反应、奶量、运动状况、大小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促进新生儿多排尿、多排便、避免感染、注意清洁干燥。新生儿出生后要鼓励尽早的开奶,加强喂养,新生儿的排尿排便增多,有利于胆红素通过尿液粪便排出,或者可以学习简单的抚触动作,促进孩子的胃肠蠕动,也可以促进排便。家长需要注意避免孩子的感染,加强皮肤的护理,保持脐部的清洁,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注意保暖。哺乳期间产妇要注意饮食,注意按医师的指导合理的用药。如应用特殊药物,须酌情的暂停母乳喂养。对于符合新生儿溶血情况的孕妇,在孕期需定期的产检,监测母体内抗体的低度,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新生儿黄疸的加重或者发生,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如何判断
新生儿黄疸的出现本身就有着很多的症状,也需要引起生活的重视,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判断,比如应该看宝宝的肌肤,也可以查看黄疸值,另外也应该看宝宝的食欲,通过这些就能够知道宝宝的黄疸现象到底怎么样,是不是一种严重的表现。
新生儿黄疸能吃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能否吃母乳还得看具体的情况,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喂母乳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轻度患儿要减少母乳喂养次数,重度患儿要暂停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则需要停止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很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的生理性黄疸会随着新生儿不断的生长、代谢会逐步消失;而一旦出现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后遗症,所以一旦出现进行性加重和黄疸程度过深、还有退而复现的黄疸,这都提示新生儿可能出现特殊的病理性黄疸,需要做进一步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病因。做治疗首先要进行光疗,然后根据患儿黄疸发生的具体病因,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严重的可以并发新生儿脑病,新生儿脑病顾名思义是胆红素侵犯到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胆红素在特殊神经核的沉积,特殊情况下可以造成胆红素脑病,并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后遗症,严重的可能威胁婴儿的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41

2019-04-26

60829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照蓝光有危害吗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副作用明显,会使新生儿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的征兆,另外新生儿在治疗后会出汗而引起脱水、眼部损伤和酸中毒等情况。因此,在新生儿蓝光治疗时,为避免给眼睛造成伤害,同时生殖器部位也要用东西遮盖住,以免造成黏膜受损。
语音时长 02:55

2018-09-21

60843次收听

03:21
黄疸跟母亲血型有关吗
新生儿黄疸的出现和其母亲的血型是有关系的。一般在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母子的血型不合,因为血型抗原免疫之后,就会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这种情况一般会发生于胎儿以及新生儿的早期。母亲和孩子的血型不合,主要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ABO血型不合,一类是RH血型不合,其他的MN系统,也可以引起溶血的情况发生。一般在我们国家,最常见的母子血型不合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这种溶血性疾病的病情比较轻,很容易被忽视。由于RH血型不合,而引发的溶血性疾病比较少。但是,一般这种疾病的病情比较重。在母亲与宝宝出现ABO血型不合的时候,孕妇的血型很可能为O型,而父亲以及胎儿的血型,一般可以是A型、B型,也可能是AB型。
03:09
新生儿黄疸不吃药可以吗
如果新生儿是属于生理性的黄疸,对于生理性黄疸的治疗,主要是动态观察,适当促进孩子排便,要注意避免孩子出现饥饿等现象。这样,就可以加快黄疸的消退。一般来说,可以不吃药。如果要吃药,口服肠道益生菌就可以,可以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但是,对于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必须要进行治疗。否则,如果患儿的进行性胆红素升高就会容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就会容易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如果不吃药,这种病理性黄疸自己是不可以退下去的。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光照疗法(光疗)、白蛋白、碱化血液、肝酶诱导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以及同步外周动静脉换血术。如果患儿在远期发生了后遗症,那就可以考虑高压氧治疗。另外,也要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
新生儿为什么会得黄疸
新生儿容易患黄疸跟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有关系。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的产生过多,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活,红细胞的数相对比较多,如果出生时候延迟脐带结扎,红细胞数目会更多,胎儿的红细胞的寿命比较短,一般是在70到100天,所以胆红素的量也比较多;出生后又开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压的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迅速破坏,这样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更多。成人每天生成胆红素的量大概是在65微摩尔每升,也就是3.8毫克每公斤,新生儿每天生成的胆红素为145.4微摩尔每升,也就在8.5毫克每公斤,相当于成人的两倍多,因此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荷要大于成人,比如说胆红素的产生过多。第二是胆红素与白蛋白连结运送能力不足。新生儿出生后短暂的阶段内,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酸中毒会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连接数量,早产儿血中白蛋白偏低,使胆红素连接运送能力不足;第三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和Z蛋白,Y蛋白和Z蛋白只有成人的5%到20%,在生后的第五天才逐渐体内合成,这两种蛋白具有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且转送到滑面内质网进行代谢的功能,由于Y蛋白和Z蛋白的合成不足,影响了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所以这些原因容易导致新生儿黄疸。第四是肝脏酶的系统发育不成熟,因为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也就说UDPG脱氢酶,这些酶的不足或者是合成受到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中而发生黄疸,这种肝脏酶在生后一周左右才开始增多,如果是早产儿这个酶的合成会成熟更晚;第五是肠肝循环的特殊性,新生儿生后头几天,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随胆汁进入肠道内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为粪胆原;另一方面是新生儿肠道中,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它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被肠黏膜吸收,经过门静脉返回到肝脏中,这是新生儿肠肝循环的特点,这些结果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担加重,而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中。上述五个原因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
语音时长 03:44

2018-09-14

64461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会嗜睡吗
新生儿一般睡眠可以达到20~22个小时,每天都是吃喝拉撒睡,如果新生儿黄疸嗜睡的话,就有可能面色发黄,或者尿液较黄,在平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慵懒,请大家不要担心,只要我们了解新生儿黄疸嗜睡的症状,然后配合医生的治疗,一定可以让宝宝健康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