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肺复苏的有效特征

64868次浏览

心肺复苏的有效特征主要包括患者恢复自主呼吸、颈动脉搏动可触及、面色转红润、瞳孔缩小及对光反射恢复、出现肢体活动或呻吟声。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需持续进行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达或患者生命体征恢复。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是心肺复苏有效的首要标志,表现为胸廓有规律起伏或口鼻有气流呼出。颈动脉搏动可触及说明心脏开始有效泵血,通常与胸外按压质量直接相关。面色由苍白或紫绀转为红润提示外周循环改善,是氧合恢复的直观表现。瞳孔从散大状态缩小并恢复对光反射,反映脑干功能有所恢复。出现肢体无意识活动或发出呻吟声,表明大脑皮层功能部分恢复。

进行心肺复苏时需确保环境安全,将患者置于硬质平面,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时,须在分析心律时暂停按压。抢救过程中应避免中断按压,每次中断不超过10秒。施救者需定期轮换以保证按压质量,同时观察患者反应变化。

掌握规范的心肺复苏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建议公众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包括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高级生命支持,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预后。

相关推荐

心肺复苏是什么意思
心脏骤停,一旦在出现之后就需要尽快的抢救,当前抢救的方法就在于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但是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注意事项,比如应该保证频率,也必须要保证速度,另外也必须要注重于送气量,如果送气量过大,可能就会造成明显的胃胀气。
溺水抢救操作流程
溺水抢救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判断意识、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持续监测。溺水是导致窒息缺氧的紧急情况,需立即采取规范抢救措施以降低死亡风险。发现溺水者后首先快速判断其意识状态,轻拍双肩并大声呼唤观察反应。若无反应且无...
心脏胸外按压什么时候能够停止
心脏胸外按压在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管、施救者体力耗尽或环境不安全时必须停止。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需持续进行直到上述条件满足。
心肺复苏的步骤
心肺复苏的步骤主要包括判断环境安全、检查意识与呼吸、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什么是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患者,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01:40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当今时代应该向大众普及心肺复苏的抢救。心脏进行复苏的情况下,心脏按压和呼吸的比例,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的徒手心肺复苏,比例都是302,即每进行30次有效心外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之后再进行1个循环,如此进行5~6个循环之后,判定患者的心跳、呼吸是否恢复。在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的时候,要注意比例的掌握,但是并不代表302等于151,即不是进行15次心外按压之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而是要严格执行30次心外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cpr医学上什么意思
cpr是在医学上急救经常提到一个词,c指心脏,p指肺,r指康复,就是心肺的复苏,这是什么情况,如果任何原因引起心脏的搏动突然停止,必须要迅速抢救,一定要在4-5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否则一旦超过4-5分钟之后,由于血液循环停滞,尤其是头部和其他重要器官,为什么头部最重要的,因为头部代谢率最快,一旦缺氧,最有可能首先对头部造成不可逆损伤。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及时心肺复苏的人,就算最后救活了,头、大脑缺氧导致脑死亡,虽然人体还活着,已经出现脑死亡,所以一定要在4-6分钟之内把人体的循环进行恢复,所以cpr就是用于这样急救情况的,遇到出现这种情况的人,首先评估现场安全,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出现这样的风险,千万别为了救人在高速公路上现场急救,这是非常不好,所以一定要确认现场的环境安全,现场环境安全以后,或者将患者移到比较安全的环境之后,再来做下面这些步骤。首先判断这个意识是否清晰,检查病人还呼不呼吸,同时如果有条件进行呼救,无论是现场呼还是打电话,另外判断有没有颈动脉的搏动,看的病人心脏还是否搏动,同时解开病人的衣领、腰带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也是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叫A、B、C三部分,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否则进行心肺复苏空气送不到肺,第二,通过心外按压进行血液循环的恢复,第三,就是B通过对口呼吸让氧气被动的吹向患者的肺,这叫A、B、C抢救。
语音时长 02:11

2021-06-25

71769次收听

02:53
cpr医学上是什么意思
cpr是在医学上急救经常提到一个词,c指心脏,p指肺,r指康复,就是心肺的复苏。若任何原因引起心脏的搏动突然停止,必须要迅速抢救,一定要在4-5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否则可能首先对头部造成不可逆损伤。首先判断这个意识是否清晰,检查病人还呼不呼吸,同时如果有条件进行呼救,无论是现场呼还是打电话,另外判断有没有颈动脉的搏动,看的病人心脏还是否搏动,同时解开病人的衣领、腰带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也是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叫A、B、C三部。
心肺复苏的有效特征
心肺复苏有效特征:自主心率恢复、瞳孔变化、昏迷好转、四肢肌张力增加。一、自主心率恢复:经过心肺复苏后,可以听到患者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则窦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也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二、瞳孔变化:本来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有对光反应,恢复脑功能,开始好转迹象。三、昏迷:患者逐渐有反应,意识好转。四、四肢肌张力较以前有所增加,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并且出现吞咽动作。
语音时长 01:25

2020-02-17

63519次收听

心肺复苏术操作并发症有哪些
进行心肺复苏时可出现的并发症有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肝脾破裂、脂肪栓塞、胃内容物反流吸入性肺炎导致窒息。肋骨骨折的原因可能按压过猛用力不当,或者是患者本身年龄较大,骨质疏松。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有骨摩擦音、胸壁血肿、咳嗽无力、痰潴留。损伤性血气胸的临床表现可能为胸闷、气急、干咳、面色苍白,发绀、贫血、脉搏细数。胃肝脾破裂原因是按压部位过低、用力过猛。脂肪栓塞是由于脂肪滴进入体循环所致。胃肝脾破裂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伴持续性腹痛、有腹膜刺激症、腹腔内出血明显腹胀、移动性浊音阳性。心肺复苏时,其按压部队选择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以下三分之一处为按压部位,他的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到120次每分。按压深度为5到6厘米。
语音时长 01:41

2020-02-17

58631次收听

心肺复苏是什么
了解心肺复苏就得先了解一个概念,即什么叫心脏骤停或者猝死。心脏骤停从专业角度讲,就是指心脏停搏,造成体循环供血中断,引起心脑、肝肾这些重要器官供血中断,发生细胞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代谢紊乱功能障碍,进而发生近乎于濒死状态,这才叫心脏骤停。猝死按照国际上大多数公认的概念,就是突然发生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指一个小时以内发生,以突发意识丧失为前期症状的一种自然性死亡。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和自然死亡性。发生心脏骤停时,采取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促使心脑恢复功能,这种一系列强制措施叫心肺复苏。
语音时长 01:11

2020-01-06

59806次收听

心脏骤停为什么要早期电除颤
心脏骤停要早期电除颤的原因有心脏骤停有90%都是由于心源性,心源性就是涉及到室颤、室速这些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所以要尽可能早期除颤。心脏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循环稳定,保证重要器官供血,所以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供血中断,不可避免发生心、脑、肾这些重要器官血流中断,就不可避免发生器官功能损害。脑对血流耐受程度很低,身体大部分血流供养都是脑消耗,所以一旦发生血流中断,心脏骤停就会发生器官功能损害,有研究表明,一旦心脏骤停10秒就可以出现意识丧失,30秒瞳孔散大,一分钟呼吸停止。美国AHA指南,院内三分钟,院外五分钟,每提前一分钟,患者生存率就会提高10%。这里边有黄金五分钟概念,就是如果除颤时间过晚,甚至超过五分钟,那么即使后期除颤成功,在这期间大脑细胞也不可避免发生损伤。最后有可能造成虽除颤成功,但发生脑功能障碍,成为植物人,这是很可怕的结果,无论是给家庭、给社会都会造成更严重的负担。
语音时长 01:48

2020-01-06

49068次收听

02:01
什么是心肺复苏
了解心肺复苏就得先了解一个概念,即心脏骤停或猝死。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搏,造成体循环供血中断,引起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中断,发生细胞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代谢紊乱功能障碍,进而发生濒死状态,叫心脏骤停。猝死按照国际公认概念,是突然发生在一定时间内,是指一个小时以内发生,以突发意识丧失为前期症状的一种自然性死亡。具有三个特点,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和自然死亡性。发生心脏骤停时,采取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促使心脑恢复功能,一系列强制措施叫心肺复苏。
02:28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肺复苏注意,按压频率、力度、方向,注意潮气量,电除颤要注意标准流程。心肺复苏注意事项跟心肺复苏步骤相关,几个环节当中都可能会出现问题。一、如胸按压,强调有效心肺复苏,按压频率、力度、方向,特别强调不能超过10秒钟中断,再一个按压时候要使胸廓充分反弹,同时避免按压手掌离开胸部,避免冲击式按压造成骨折,这是第一个环节。二、第二个环节和第三环节,就是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要注意气道通畅,还要注意潮气量,注意通气频率。三、药物治疗和电除颤。特别是电除颤,既然是电流冲击,一定要遵循标准除颤流程,才能避免意外伤害。
02:16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有哪些
心肺复苏操作会发生的并发症,有胸骨、肋骨骨折,颈椎损伤,心肌损伤,低心排综合征。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同样跟美国AHA,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相应步骤有关。如胸按压,不适当按压会造成胸骨和肋骨骨折。开放气道操作过猛,或忽略患者颈髓损伤,会造成二次伤害。电除颤同样如此,电流设备对心肌有一定伤害。正确涂抹导电膏,正确除颤位置,选择合适除颤能量,是可以避免发生心肌损伤。但电流冲击心脏,不可避免引起心肌细胞破坏,心肌酶血释放,导致复苏后低心排综合征。也就是成功复苏,但心脏功能发生下降,影响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