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cpr医学上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3-2296605次播放

视频内容:

cpr是在医学上急救经常提到一个词,c指心脏,p指肺,r指康复,就是心肺的复苏。若任何原因引起心脏的搏动突然停止,必须要迅速抢救,一定要在4-5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否则可能首先对头部造成不可逆损伤。

首先判断这个意识是否清晰,检查病人还呼不呼吸,同时如果有条件进行呼救,无论是现场呼还是打电话,另外判断有没有颈动脉的搏动,看的病人心脏还是否搏动,同时解开病人的衣领、腰带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也是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叫A、B、C三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40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当今时代应该向大众普及心肺复苏的抢救。心脏进行复苏的情况下,心脏按压和呼吸的比例,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的徒手心肺复苏,比例都是302,即每进行30次有效心外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之后再进行1个循环,如此进行5~6个循环之后,判定患者的心跳、呼吸是否恢复。在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的时候,要注意比例的掌握,但是并不代表302等于151,即不是进行15次心外按压之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而是要严格执行30次心外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是抢救危重病人重要措施,也就是胸外按压,做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非常重要,只有方式正确才能达到好的抢救效果,如果方法不正确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
首先,我们要判断患者有无意识,通过轻轻摇动患者的肩部高声问:“同志同志,你怎么了?”如患者无反应,我们要触及大动脉有无搏动,患者呼吸有无停止。如果判断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我们要将患者放置仰卧位,使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之于躯干两侧。接下来畅通呼吸道。如果呼吸道畅通,判断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开始时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微陷的肺脏,并检查气道的开放。每次吹气时间为一到一点五秒,吹气量八百到一千二百毫。口对口人工呼吸做完后,我们要紧接着做心脏按压。选举两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界中下三分之一处为心脏按压点,按压频率为每分钟一百到一百二十次,按压深度为五到六厘米。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的比例为二比十五,每做一分钟要停下来观察大动脉搏动有无恢复。如果未非复,继续做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直到救护车的到来。
语音时长 01:34

2020-02-17

50062次收听

心肺复苏是什么
了解心肺复苏就得先了解一个概念,即什么叫心脏骤停或者猝死。心脏骤停从专业角度讲,就是指心脏停搏,造成体循环供血中断,引起心脑、肝肾这些重要器官供血中断,发生细胞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代谢紊乱功能障碍,进而发生近乎于濒死状态,这才叫心脏骤停。猝死按照国际上大多数公认的概念,就是突然发生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指一个小时以内发生,以突发意识丧失为前期症状的一种自然性死亡。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和自然死亡性。发生心脏骤停时,采取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促使心脑恢复功能,这种一系列强制措施叫心肺复苏。
语音时长 01:11

2020-01-06

59806次收听

心肺复苏按压频率
心肺复苏按压频率,在2010年美国AHA制定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上指出是至少100次。到底是多少合适呢?120还是150?这样就带来实践操作过程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标准不统一就会造成实践抢救当中按压频率不统一,这样就会存在一些问题。过少达不到效果,过多按压频率会造成不必要损伤,所以同样根据10年以后,在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美国AHA在15年再版指南当中把按压频率改成100-120次。100-120次是比较符合临床实践,在这个频率下能保证胸廓起伏,促进心脏泵血维持体循环。在实践过程中,如果不恰当高频率按压,比如超过120次,就可能带来一系列意外伤害。
语音时长 01:20

2020-01-06

50710次收听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跟心肺复苏步骤相关,比如15年AHA制定国际指南中提倡CABD。CABD这几个环节当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胸按压,强调有效心肺复苏,那么按压频率、按压力度、方向,再就是特别强调不要中断按压,特别是不能超过10秒钟中断,再一个按压时候要注意,使胸廓充分反弹,同时要避免按压手掌离开胸部,避免造成冲击式按压容易造成骨折,这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和第三环节,就是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要注意头体位摆放,要注意气道通畅,还要注意潮气量,注意通气频率,这是AB环节。D就涉及到更专业操作,就是药物治疗和电除颤。特别是电除颤,既然是电流冲击,那肯定会不可避免造成损伤,一定要遵循标准除颤流程,才能避免意外伤害。
语音时长 01:37

2020-01-06

57889次收听

心脏骤停为什么要早期电除颤
心脏骤停要早期电除颤的原因有心脏骤停有90%都是由于心源性,心源性就是涉及到室颤、室速这些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所以要尽可能早期除颤。心脏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循环稳定,保证重要器官供血,所以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供血中断,不可避免发生心、脑、肾这些重要器官血流中断,就不可避免发生器官功能损害。脑对血流耐受程度很低,身体大部分血流供养都是脑消耗,所以一旦发生血流中断,心脏骤停就会发生器官功能损害,有研究表明,一旦心脏骤停10秒就可以出现意识丧失,30秒瞳孔散大,一分钟呼吸停止。美国AHA指南,院内三分钟,院外五分钟,每提前一分钟,患者生存率就会提高10%。这里边有黄金五分钟概念,就是如果除颤时间过晚,甚至超过五分钟,那么即使后期除颤成功,在这期间大脑细胞也不可避免发生损伤。最后有可能造成虽除颤成功,但发生脑功能障碍,成为植物人,这是很可怕的结果,无论是给家庭、给社会都会造成更严重的负担。
语音时长 01:48

2020-01-06

49068次收听

02:14
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
根据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美国AHA在15年再版指南当中,把按压频率改成100到120次。心肺复苏按压频率,在2010年美国AHA制定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上,指出至少100次,但带来实践操作过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标准不统一造成实践抢救当中按压频率不统一、存在些问题。过少达不到效果,过多按压频率会造成不必要损伤,在频率下能保证胸廓起伏,促进心脏泵血维持体循环。在实践过程中,如不恰当高频率按压,如超过120次,可能带来一系列意外伤害。
02:28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肺复苏注意,按压频率、力度、方向,注意潮气量,电除颤要注意标准流程。心肺复苏注意事项跟心肺复苏步骤相关,几个环节当中都可能会出现问题。一、如胸按压,强调有效心肺复苏,按压频率、力度、方向,特别强调不能超过10秒钟中断,再一个按压时候要使胸廓充分反弹,同时避免按压手掌离开胸部,避免冲击式按压造成骨折,这是第一个环节。二、第二个环节和第三环节,就是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要注意气道通畅,还要注意潮气量,注意通气频率。三、药物治疗和电除颤。特别是电除颤,既然是电流冲击,一定要遵循标准除颤流程,才能避免意外伤害。
02:16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有哪些
心肺复苏操作会发生的并发症,有胸骨、肋骨骨折,颈椎损伤,心肌损伤,低心排综合征。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同样跟美国AHA,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相应步骤有关。如胸按压,不适当按压会造成胸骨和肋骨骨折。开放气道操作过猛,或忽略患者颈髓损伤,会造成二次伤害。电除颤同样如此,电流设备对心肌有一定伤害。正确涂抹导电膏,正确除颤位置,选择合适除颤能量,是可以避免发生心肌损伤。但电流冲击心脏,不可避免引起心肌细胞破坏,心肌酶血释放,导致复苏后低心排综合征。也就是成功复苏,但心脏功能发生下降,影响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
01:52
心肺复苏怎么做
心肺复苏怎么做,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因为大家都是非专业从事者,所以怎么操作还是应该参加培训,比如社区培训、医院培训,甚至学生入学,大学生参加夏令营,这些培训会掌握正确抢救步骤。比如抢救时患者体位应该如何摆放、做胸按压时候按压的部位、操作手势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甚至是否会产生意外伤害都密切相关。只有参加培训,才不至于在给患者抢救时候忙中出错,避免造成操作不准确,或者操作不当引起的意外伤害。
溺水对脑有损害吗
溺水是否对于人体的大脑造成损害,通常是由于患者遭受溺水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一般而言,倘若人类的大脑缺氧达到了4分钟到6分钟,那么软组织就有可能发生损伤;倘若大脑出现了缺氧10分钟以上,那么就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发生。
心肺复苏怎么做
心肺复苏在现场地点允许的情况下,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应将病人置于坚硬的地面上,以保护病人的颈部和肘部,然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胸外按压应该在乳头和胸骨交叉的地方进行。压缩强度应大且均匀,压缩频率应在每分钟100-200次。
心脏胸外按压什么时候能够停止
一般而言,为了尽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对于溺水者的心脏胸外按压应该尽可能延长时间,即便是主观上觉得没有太大的希望的时候,也不要急着放弃,应该继续坚持一段时间。不过,倘若有医护人员到来,又或者是患者恢复了意识,这个时候就可以停止了。
什么是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CPR)是在心脏骤停时利用人工呼吸和外部压力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恢复泵血功能,为身体重要器官提供泵血,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心脏骤停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