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放射性肺炎
慢性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接受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出现的肺部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肺纤维化等。其发生与放射剂量、照射范围、个体敏感性等因素相关,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确诊。
放射线直接损伤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慢性放射性肺炎的核心机制。早期表现为肺泡壁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后期逐渐发展为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放射性肺炎的严重程度与肺部受照射体积呈正相关,当受照肺体积超过30%时风险显著增加。典型CT表现为照射野内网格状阴影伴支气管扩张,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
放射性肺损伤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接受常规剂量放疗后即可发生,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等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有关。合并化疗、既往肺部疾病或吸烟史会加重病情进展。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进行性下降,严重者导致呼吸衰竭。肺功能检查显示弥散功能减低和肺容量减少是特征性改变。
慢性放射性肺炎需与肺部感染、肿瘤复发等鉴别。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炎症为主,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等抗氧化剂可能延缓纤维化进展。肺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对于严重肺纤维化可考虑长期氧疗。预防关键在于精确放疗技术应用,如调强放疗可减少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肺功能有助于早期干预。
患者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增强肺功能,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维持合理体重减轻呼吸负荷。出现活动后气促加重或持续低热时应及时复诊,晚期患者需每3-6个月评估肺纤维化进展程度。
相关推荐
02:32
02:11
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