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指因胸部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肺组织受到电离辐射损伤引发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纤维化。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放射剂量、照射范围、个体敏感性等因素相关。当肺部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耐受阈值时,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会发生损伤,释放炎症介质,引发局部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早期病理改变以渗出性炎症为主,后期则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典型症状包括干咳、活动后气促,部分患者伴有低热,症状多在放疗结束后1-3个月出现。胸部CT检查可见照射野内磨玻璃样改变或实变影,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需结合放疗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同时需排除感染性肺炎等其他疾病。轻度病例可能仅需观察随访,中重度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也很重要。预防措施包括精确制定放疗计划、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控制单次照射剂量等。
患者在放疗期间应避免吸烟,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适度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饮食上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有助于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加重或发热不退等情况,应及时返院复查。定期随访肺功能检查和胸部影像学评估对监测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02:32
02:11
02:22




